20230110 门训2笔记_护教学 马丁路德简介

20230110   门训2笔记  护教学  马丁路德简介

 

上周我们讲了游斯丁和奥古斯丁,鼓励大家关心一下这两个人的有关内容,读一读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我们毕竟不是神学院而是门训,所以要靠各位的自觉,我只是点到为止,如果你是愿意继续跟随牧师的带领,你就学到东西了;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所以,门训是很强调你跟主的关系。游斯丁和奥古斯丁是两个很重要的人物,但是相比之下,我们更加专注马丁路德,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升华。马丁路德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所谓新教的人来讲;我们不是天主教,我们被天主教认为是反抗宗,我们与天主教不一样的内容充满在历史当中,所产生的挑战和张力,其实也是说明信仰产生的过程。

盼望我们在读马丁路德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要把马丁路德偶像化;不要把在教会历史当中作过巨大贡献的人,包括约翰加尔文、慈运理等等这些人物,不要把他们偶像化,他们也是极其普通的人,也有软弱,也有在历史上所犯的错误,也有他们神学思想逐渐发展的痕迹。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比较多的集中在思想立论方面,请大家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把这个思想脉络放在心里,不要迷信任何人;因为今天我们华人教会里面,有若干个拜偶像的倾向或者说是运动,使得我们对一些神学思想的倡导者,或者一些伟大的传道人、宣教士、讲员、牧师等等,都给他们冠以一些近乎拜偶像的痕迹,这是可怕的。盼望大家今天所听到的内容,对我们的环境、家庭、工作、教会等等,都产生莫大的影响。

换句话讲,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马丁路德,我们今天的信仰光景和状态,可能会“延续天主教的脉络一直走到今天”,这句话的前提很重要,什么意思呢?就是马丁路德很重要,但是马丁路德不是唯一,也不是缺他不可,也就是说,我们整个新教也不是必须要有。这个对自我的反省和否定的精神,盼望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要站立得住;我们即使在天主教的队伍里面,仍然不能拦阻耶稣基督要拯救世人的福音,也不能拦阻耶稣基督从创立世界以先要拯救世人的心意,这个立论的观点很重要。但是,反过来讲,我从来没有说过,“马丁路德是可以没有的”,“马丁路德在历史上是没有功绩的”,我从来没有这么讲。

我讲的是,他的功绩非常大,但是,他的功绩没有大到一个非他不可;同样,既然马丁路德不是非他不可,我们这个新教也变得不是唯一的,也变得不是那么的必须。所以,马丁路德不是在这个世界上缺他不可的,不是缺了他耶稣基督就没有救恩了,他不能成为我们的偶像,同样的道理,教皇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偶像,这是我们在读马丁路德之前必须要知道的。但同时,我们必须要看见马丁路德在历史上的功绩,他在历史上所起的非常伟大的作用,这是不容否定的。但是,我在欣赏他、赞扬他的同时,我必须先否定这个人,否定绝无恶意,乃是说,我们不要把历史上的任何人,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慈运理等等这些改教的伟人们当作我们生命中的偶像。

既然如此,他们的跟随者、继承者、发扬光大者,也就没有什么偶像般的存在,这个很重要,盼望大家要特别的小心。因为我发现,自从马丁路德之后,人类的历史仿佛经历过好几次偶像运动,这是非常可怕的。这个偶像运动从哪里开始讲呢?那就从希特勒开始讲,希特勒是一个造神运动;然后是斯大林,他也是偶像运动;斯大林之前是列宁,列宁的个人崇拜没有斯大林那么严重,但是他也几乎站在了这个位子上;由此,不得不讲一讲马克思和恩格斯,公平一点的来讲,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是个人崇拜运动的倡导者,相反,他们是非常痛恨有人崇拜他们的。凡是有人写信给马克思,马克思或者是不回信,或者是回信痛斥;恩格斯就更加过分,若有人崇拜他,他就大发雷霆,大声咆哮斥责他们,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不搞个人崇拜的。

列宁稍稍有些个人崇拜,1917年十月革命,但是他活得并不长(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斯大林把个人崇拜运动推到极限,然后就是MAOZD,现在就是XIJP。越南、柬埔寨、古巴、朝鲜的金氏家族也是将个人崇拜运动推到极限;我讲这些是因为这跟基督教是有关系的。马丁路德之后,他所引发的社会影响,其中一个就是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从马克思开始,他思想的根源之处,是属于基督教的解放神学的一个分枝;在当时来讲,比如,费尔巴哈的空想社会主义,包括当时在第一共产国际开始的所谓的那些伟人们,他们所开始的神学思想的发展,是来自他们对圣经的反省,来自宗教改革运动的根源,源自解放神学。所以这一系列的从马丁路德开始,到希特勒,到斯大林等等;其实,MAOZD并不懂马列主义,马列主义到中国基本上是死亡了,没有真正的读懂马列主义。

到今天为止,我觉得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把马列主义读懂的人,只是碰到了一些皮毛和名词,但是真正的懂的人是不多的。如果你真正懂马列的话,应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今天的俄罗斯、对中国、对MAOZD的完全的否定态度,就应该把今天所有的都给否定。但是,斯大林不但把马恩给否定了,也把列宁给否定了,MAOZD把斯大林给否定了,一个否定一个;到了最后都是搞自己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基本上到达这种共产主义运动,都把共产主义概念、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理念、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应用,这些连接起来,概念完全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不得不指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跟马丁路德有深深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点,这个对后世的影响我先讲了,也帮助大家在我讲下去的时候可以了解,我们要有一个对基督教思想的自我反省、批判的精神。不要迷信自己,包括基督教整个思想运动的行进过程当中,也给这个世界带来许多的灾难;其中一个比如说,我们今天很反对的希特勒对犹太人的逼迫,但是,你知道反犹思想从何而来吗?如果跟基督教有关系的话呢,马丁路德是其中一个对后世产生莫大影响的人,他未必有这种思想,但是,他有一个实际参与的思想的变化,最后他也成为一个反犹主义者。

他在德国产生的影响力,最后发现对希特勒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也是很重大的。所以,对他们的欣赏、鼓励、学习之先,先把他们的一些负面的,对后世的恶劣的影响,给大家分享一下,免得在讲起马丁路德的时候,把他当作偶像般的崇拜,那就可惜了。马丁路德的确很伟大,他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整个地缘政治,改变了整个欧美的神学思想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所以,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我觉得,有必要把马丁路德详细的跟大家讲一讲。

马丁路德(德国)出生于1483年11月10日,他成长于穷苦家庭,父母都是贫穷的农民,他的父亲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一个铜矿主,也包括冶炼;他的父母都是信奉天主教。马丁路德是长子,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六岁的时候就进入拉丁语学校读书,他的拉丁语非常好,后来他称自己早年的学习如同炼狱;他回忆这段求学历程说,学校如同监牢,教室如同囚房,老师像残暴的狱卒,学生像马厩里面的驴子非常可怜;所以,他的童年不快乐,从性格分析来看,他的童年阴影比较大。他会反对教皇,也是跟他童年阴暗的记忆息息相关的,也不要神化他,他有一个非常痛苦的童年。

在马丁路德三岁的时候,就接受了一个弟兄会的帮助和教导,这个人是一个教师,在马丁路德十四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一个拉丁文的文学院去读书,受到了非常严格的拉丁文训练。他能够用拉丁文进行思考,这在当时来讲,也包括今天来讲,都是少之又少的。因为那个时候只有教皇和为数不多的一群贵族才能够熟练地使用拉丁文,拉丁文早就成为了一个dead language(死的语言),但是在路德这里用活了。另外,马丁路德喜欢音乐,喜欢圣乐,他说,除了圣经以外,对世人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圣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圣乐对他影响是很大的。

马丁路德的恩赐和长处,他的语法和修辞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我鼓励大家读他写的《这是我的立场》(HERE I STAND),特别是华人基督徒要读一读。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路德的一生对我影响蛮大的,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他的拉丁文、修辞学、逻辑学、神学、音乐,都是非常优秀,他对这些方面的兴趣对我也是深深的影响,我至今想起来三十年了,路德对我的生命影响是非常大的。盼望路德的好的方面成为大家的影响,但不好的方面不要效法。

马丁路德在逻辑方面对我的影响,他对亚里斯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的兴趣也成为我的影响,我对这两个人的喜爱和推崇也是受到了马丁路德的影响。马丁路德是经院神学的根基性的奠基者,非常了不起,而我不太喜欢经院神学,感觉像中国的八股文,这是我的弱项。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熟悉程度、了解程度,对我也是深深的影响,若是没有马丁路德的这份热爱,我可能也不会有这么深深的学习。

密契主义Mysticism,约翰-冯-斯陶皮茨对马丁路德的教会论产生了影响,对团契生活产生影响,也影响到我们今天华人教会,比如,倪柝声的小群教会,我估计受这个影响会比较深,但是倪柝声不承认,小群教会也不接纳。但是,我看了内容,两者之间有一些可比性;对倪柝声、李常受的小群教会有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一些文化基督徒,他们不喜欢参与教会生活,他们喜欢有自己的工商团契,学者团契,我估计他们的思想基础,整个团契与神的关系,从密契主义而来。

【95条论纲】关于赎罪券,马丁路德并不是一次性的、完全的否定;但是,在他的自传《这是我的立场》里面,你会发现,他的思想开始产生了发展,我读一下其中的片段。{圣座派往神圣罗马帝国推销赎罪券的道明会修士,约翰-台彻尔(Johann Tetzel)甚至说:“当你为某个炼狱中的灵魂捐献银钱,投进捐献箱,发出叮当一响时,他就从炼狱中应声而出。”} 这是当时天主教对与赎罪券的解说,因为那个时候教会需要钱,“银币叮当落入箱底,灵魂雀跃跳出炼狱”。【炼狱是一个专有名词请大家读一下有关资料,这是天主教根深蒂固的观念;基督教没有这个观念,被马丁路德否定了。但是,他的否定不是马上否定的,而是渐渐的否定。

赎罪券的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呢?天主教认为,耶稣和众圣徒有多余的功德,教会有权力释放给其他的信徒,留意:基督—圣徒—教会;为他们代赎那些非永恒的罪罚。炼狱是不完全的信徒死后暂居的地方,接受暂时的惩罚,炼净以后才得上天堂。赎罪券在那个时代成为天主教的教堂、教皇的重要的经济来源。这就是为什么马丁路德提出95条论纲是如此的重要。

两个原因:建教堂和还债。当时罗马教皇的经济来源是贩卖赎罪券,这也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原因。【95条论纲】发表于1517年10月31日,在诸圣节的前一天,他在德国维滕贝格城教堂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共列出反对赎罪券的九十五个论点;马丁路德用拉丁文写《九十五条论纲》,为了征求学术上的辩论。他从圣经中体会,认为得神赦免的途径是悔改,赎罪券只能买赎从人而来的惩罚,不能够买赎在炼狱中所受的刑罚。所以,这个时候,马丁路德还是承认赎罪卷是有公用的。他认为,因为这是神所加的刑罚,教会或者教皇是无权减免的,赎罪券不能换取耶稣和圣徒们的功德来减免刑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马丁路德仍然对赎罪券有相当大的肯定的意思。所以,不要把马丁路德看得太完美,有他自己的过程。

《九十五条论纲》是用拉丁文写的,为了学术讨论,但是有人把它翻译成德文,在德语世界里传开了,后来逐渐传遍了欧洲。1541年,第一个宗教改革成功的国家是荷兰,荷兰也是德文语系能够读懂,就用他的思想改变整个社会。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可能是唯独一次,因为一个人,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和看法,产生巨大的社会运动,社会改变,这人是马丁路德。在马丁路德以后,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共产主义思想,也对全世界产生了因为一个人或几个人,提出一个理论,在世界上产生一个莫大的运动或者是破坏。马丁路德是如此,马克思也是如此,他们俩是有可以比较的地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理论,就其根源来讲,是来自基督教的解放神学,也包括马丁路德思想所带来的副作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共产主义就是基督教,基督教就是共产主义。而是说,在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时候,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最后会引发出共产主义运动。当时提出的是解放神学,是要从教皇那里解放出来,解放思想;但是,副作用也是蛮大的。我有时候想,如果没有马丁路德,世界上的苦难可能会少很多,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和期望,只要有人在,苦难都会有。但是把这两者作一个对比,也帮助大家思考和反省,不要对马丁路德有过高的期望,和过胜的偶像崇拜的思想。

马丁路德的想法是一直在变化的,是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不断的调整,比如,他对罗马教皇,对圣座的权柄是尊重的,对天主教的权柄没有产生任何的轻蔑。特别是对于教会法,他认为教会的权柄是在教宗之上,我认为他是对的。比如,谈到教宗的惩罚和赦罪的权柄,他说:“教宗只能赦免根据自己的权柄或根据教会法的权柄加于人们的惩罚”,这是承认教宗是有权柄。但他在1518年的文章中发生了变化,他说:“我们无须惧怕在被革除教籍的情况下死去”,这是讲他自己,因为教皇要开除他天主教的教籍。原先他是很尊重教皇的权柄,现在为了保护自己,他提出不需要害怕。

他说:“假如被革除教籍的判决是公正的,被定罪的人若忧伤痛悔,仍然可以得救。”这是一个选言支,另外一个选言支是,“如果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就有福了”。对于教宗是否能够释放耶稣和圣徒的功德以减免刑罚,他当时持怀疑态度,但并没有完全否定。其实,他对赎罪券和教皇的权柄是有保留的。他说:“教宗宣称他所赐予的赦罪恩惠是取自教会的宝藏”,这个“宝藏”是耶稣和圣徒留下来的,今天教会可以用,使人可以从炼狱里面出来。所以,信徒对此“宝藏”既没有充分的讨论,也不了解。这跟我们新教(基督教)的信徒有很大不一样,我们所有的都在很透明的光景中讨论,而天主教这点是可怕的,他让信徒活在一个迷茫、无知和不确定的光景当中。

所以,马丁路德在1518年写的关于九十五条的阐释和说明,改变了他的思想发展,他认为圣徒是没有多余的功德的,因为他们所行的是应该的,而耶稣的功德也不能通过赎罪券来得到。这是一个变化,所以,他是逐渐的、一点一点的改变,他的思想跟教宗的通信、辩论等不同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另外要强调的是,包括承认圣经的权威,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唯独圣经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路德也是延续了天主教所有不同的思想,从中脱颖而出。他不再接受教会法能有与圣经一样的权威,所以教宗教谕已经不能成为赎罪券的理论依据,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圣经无误论,唯独圣经,是马丁路德之后才有的,之前是没有的,是非常重要的神学思想的变化,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否则的话,我们可能仍然活在一个茫然的困苦当中。

马丁路德对犹太人的看法也是渐进式的改变,最早的时候,他提倡欧洲人应该善待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如果不善待犹太人,是与圣经不相符合的,他也觉得应该革除天主教的种种弊端,要达到一个目的,要帮助犹太人信基督教,这是他最早的出发点。但是,后来他发现不对了,因为现实中他发现,他没有办法让犹太人信耶稣,他没有办法让犹太人不信犹太教而信基督教。此后,他就开始变得愤怒,情绪化,渐渐地变成一个反犹主义者,他的思想被希特勒所使用。希特勒迫害犹太人,马丁路德的观点成为斯特勒常常引用的根源,这是他生命当中的污点。1516年,路德写到:“很多人骄傲地称犹太人是狗,是做恶者;但他们是何等愚蠢,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和犹太人一样,在上帝的眼中是何等邪恶和污秽”。他在这一点上,无形之中也在帮助人们去歧视犹太人。

路德在他的文章《耶稣生来是一个犹太人》中写到:如果我是一个犹太人,并看到这些笨蛋和粗鲁的人在操纵和讲授基督教的话,那么我宁愿变成一头猪,也不愿成为一名基督徒,因为他们是把犹太人当作狗,而不是作为人来对待。他们只知道蔑视他们,没收他们的财产;当犹太人看见犹太教有圣经的强烈支持,而基督教却只是没有圣经根据的胡言,他们怎么能说服自己成为好基督徒呢?我盼望,如果我们善待犹太人,仔细的用圣经教导他们,他们中的许多会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回到他们的祖先先知的信仰。如果使徒们他们也是犹太人,像我们外邦人对待犹太人一样来接待外邦人,那么,外邦人中间绝对不会有基督徒的。如果我们想要帮助他们,我们不能够用教宗的法律来对待他们,而用基督的爱来对待他们,我们必须善待他们,准许他们跟我们通商、工作,让他们有机会跟我们相交,听见基督教的教导,看见基督徒的生活。如果他们中有一些是硬颈不改的,又怎样呢?我们自己也不全是好的基督徒。

请留意,在1516年宗教改革以先,马丁路德对犹太人是很善待的,我们要知道他的思想是在发生变化的。犹太教是如何从各个方面亵渎基督和圣经,以及犹太人在经济上欺诈基督徒。他列举了如何对待犹太人的七个步骤,这也是被希特勒广泛采用。第一,要避开他们的犹太教堂和学校,如果摩西活在今天的话,他会第一个烧掉它们。所以,后来希特勒烧了许多犹太会堂,我想是从他这个思想中来。第二,不允许他们拥有住房,希特勒是完全按照这个去做的,把犹太人完全将他们从住房里赶出来,烧毁了犹太人的住房。因为他们在住房里做与他们在学校里同样的事情,然后像吉普赛人一样,将他们围在一个大厅或者围栏里,好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国土内他们不是主人。所以希特勒是完全继承了,马丁路德也是非常可怕的。

第三,没收所有他们的祷告和塔木德经书。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人,焚书坑儒,跟秦始皇很像。因为他们在这些书里散播谎言。咒诅和对上帝的诽谤。第四,禁止他们的拉比教书。第五,不向犹太人提供保护,不许他们使用街道。第六,禁止他们放高利贷,没收他们的钱币和金银存放起来,如果有犹太人真正的信耶稣的话,可以按情况给他们一定数额,让他们可以养活自己的家庭。第七,给年轻和健壮的犹太人镰刀、斧头、铲子、纺织机,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赚他们的面包。

希特勒完全使用了这个方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把犹太人圈在集中营里面完全杀害。所以,希特勒是发展了马丁路德的反犹思想,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反省。可能,今天在神学院里都不太愿意讲马丁路德的一些弊端,如果我们对这些不清楚,不明白,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但是,【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亮点,是他生命当中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有关经文是【罗马书1章17节,3章24节,28节】。在今天来看,马丁路德的思想讲得不全面,他在提到因信称义不在乎律法的时候,有一个解释上不全面的嫌疑,使得今天的许多基督徒轻视律法,认为律法是完全没有用的,在我以前的教会里,也有蛮多人是这样认为的。比较全面的看法应该是,毫无疑问,称义是因着信不是因为行为,但是,天地万物都要毁灭,神的律法连一笔一划都不能废去,所以,耶稣是很平衡的。人不能靠行律法称义这是对的,但是,律法是不容否定的,这个平衡,我们要从马丁路德的教导当中出来。他为了强调因信称义,他的表达在不知不觉中,也把律法在很多人认知中给否定了。

改革宗思想并不是加尔文一个人的,是一群人的。在约翰加尔文之前,有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这个思想,关键提到一点:人是完全的败坏。这个思想也是从路德而来,路德没有把这个思想讲清楚,而约翰加尔文把这个思想推到了极点,既然人是完全的败坏,除了相信就没有别的出路了。所以,约翰加尔文完善了路德的思想。路德特别强调因信称义,他翻译的德文圣经罗马书3章28节是这样说的,“人称义是单单因着信”,“单单”的德文意思是唯独,但是,在希腊文中是没有的(请大家留意)。而路德认为,要准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必须要加上“单单”。

在我看来,他在翻译上有些画蛇添足了,在希腊原文中是没有的。他可以在解经书上提出对这节经文的理解,但是在翻译圣经的时候,是不可以的;包括中文翻译也加了“单单”;“人称义是因着信”这样就好。这是我对翻译圣经的不同看法,我觉得这样翻译不严谨,是不对的。以后的圣经,因为他的翻译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特别是罗马天主教对他的翻译也是提出很大的不一样。无论是德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的翻译都有“唯独”(sola),而这恰恰是圣经没有的。我鼓励读希腊文的原文圣经,天主教的武加大译本的翻译更好。

我们有过多的人义在新教的翻译里出现,是蛮可惜的。我鼓励今天的传道人,圣经学者,在讲道的时候,要负责任,要把圣经的原意讲出来。这是我对马丁路德的不同意,这是不尊重原文。对于“因信称义”我认为没有问题,但是改动原文就不符合圣经的思想。我想,大家可能从来没有听过有人这样讲马丁路德,对吗?提出不同的角度,我是不希望你们拜偶像,不希望你们沉迷在某一种思想,我希望你们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

WEIWEI    刚才牧师讲到基督徒有点轻视律法,我们批评犹太人有点律法主义,这个界线在哪?

牧师

律法和律法主义是不一样的概念。圣经对律法从来是非常敬畏,从诗篇,到耶稣的话语,对律法都是很敬畏。但是,把律法抬高到一个地步,以至成为人于神之间关系的障碍,就变成律法主义了。我们信仰是活的,信仰是看我们跟耶稣的关系,透过遵循圣经;圣经就是律法,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犹太律法667条不对,那么十诫还是要遵守的,犹太人根据十诫引申出来的667条犹太律法,我们可以不守,但是总要守一些规条,不可拜偶像,不可杀人,不可作假见证,孝敬父母。上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犹太教的律法是将符合守律法具体化,比如,守安息日不可以走多少步,不许做饭,守安息日具体固化到生活里,也不能说他不对,在当时犹太人的生活当中是对的。

但是,我们外邦人去守这个律法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按照他的文化形式去守,乃是要守他的精意。守安息日的目的是专注在神的身上,目的是宣告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靠神口中的一切话语。耶稣说,天地万物都要废去,但是,神的律法一笔一划也不会废去,对律法从来都是很尊重的。在加拉太书中简称为,“是守信心还是守律法”,保罗在这里的表达,有逻辑上、概念上的不完全,人的语言是很有限的。如果重新写或者重新翻译,我会说,“你是按照因信称义,还是看重律法主义”,这样就比较容易清楚在讲什么。他省略到用律法来表示那么丰富的内容就有问题,使得很大信徒都认为不要守律法,我也不必介意偷蒙拐骗、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所谓呀,反正律法不重要,我犯点法,我有信心就好了,就变成这样子了。

我以前教会的一个姐妹,他跟先生离婚,我劝他不要离婚,后来她说谎欺骗我,说她的先生婚内强奸她,这当然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后来她承认并没有说实话,骗了我的一个允许,所以我作为牧师讲话要很小心,有些信徒会钻空子,说是我同意她离婚的。我跟她讲,我不同意任何人在婚内强奸,你们不能彼此勉强,而是应该双方同意。多年后,她的先生告诉我,是我同意他们离婚的,这个姐妹也说是我同意他们离婚的,让我真是无可奈何。

所以,每当我讲因信称义、讲信心的时候,特别在福音班里强调,上帝从来没有废掉他的律法,但是,上帝也从来不主张人们把任何东西变成主义,“主义”就是人本主义的东西了。人的口不可以夸耀任何一样东西,包括上帝的话语、神学神学,乃是应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是就是,不是就说不是。如同马丁路德也没有必要把“单单”加到他翻译的德文圣经里,当他翻译以后,新教圣经的其他文字版本也都加上了。

我读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的时候,类似这样的情况还不少,他是很有激情,我有时蛮害怕这类人,太激情,太热,以至于热到比圣经还要热的时候,那是比较可怕的。我觉得宁肯稍稍冷静,圣经说是,就说是,不要那么多的热加在平淡无奇的圣经话语当中,宁肯尊重他原来的面貌就很好。这是我对圣经翻译的标准,因为,每个礼拜我写讲章的时候,我都是自觉不自觉的要翻译圣经,每次我讲的经文我基本都要重新翻译,大多数都跟和合并不一样。我不太在乎词句的华美,而是比较专注在原文说了什么就是什么。

在我今天(01/10/2023)的灵修中,有一节非常重要,因为和合本和英文都翻译得不太准确,所以我查了希伯来原文的解释。(约伯记6:2)约伯说:“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约伯这里所说的烦恼,原文是kahas,意思是愤怒,是针对以利法的论断。这个翻译跟以利法给约伯那么多的论断、压力相匹配,约伯是在表达他的愤怒。翻译的问题在于,他把约伯翻译得完美,毫无缺点,这样有点不合理。(约伯记6:3)现今都比海沙更重,所以我的言语急躁。翻译为“烦恼”就没有表达出“急躁”,翻译为“愤怒”就跟“急躁”吻合了,因为我有愤怒所以我的言语急躁。圣经作者对约伯的记载,是记载一个选材了大概,当时他用什么表达他愤怒呢?没有说。约伯自己说“我的言语急躁”,所以他不是完人,我们要读到他的场景中去,寻找他言语急躁的痕迹在哪里,只有第2节中的动词烦恼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愤怒,这样就合理了。kahas的意思包括了愤怒,烦恼;主要的意思为愤怒。

我要求大家读一读马丁路德的《这是我的立场》(HERE I STAND),对他有所了解。我讲的马丁路德跟一般神学老师及常人是不一样的,我特别留意大家不要盲从,马丁路德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很多的生命成长不成熟的痕迹,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个人是真实亲切可爱。如果我讲这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我也就变得很可怕了;圣经中记载的保罗其实也有很多的缺点,彼得也是一样,圣经的记载从来不遮掩圣经中人物的缺点;所以,我们读马丁路德的时候,要读到他的缺点和不足。若是有机会去德国的话,一定要去看看马丁路德的历史痕迹,景点。

 

作业:读马丁路德的《这是我的立场》;略略的浏览一下95条论纲;读德国历史。为什么说马丁路德开始了德国?为什么说康德建基了德国?为什么说德国的工业成就了德国?为什么日耳曼人中的雅利安人成为德国人的骄傲?对于这些思想的处理和解决,你会对近代史和现代史所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会在文化上,历史上,人文学上有深刻的了解。学习不能偷懒,碰到什么理念、概念、问题,要把他扩展,像一张网一样收获生命当中宝贵的得着。盼望大家根据牧师所讲的范围,内容,鼓励大家认真学习。

 

LIWEI       今天学马丁路德及其思想,传统的教会中,教导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我个人学习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将“因信称义”误解为因为(because)相信所以称义。“称义”成为了“相信”的因果律。这样的不全面的神学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自我修行混杂,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基督教律法主义”。信仰又变成了“人本主义”,变成个人的信心的大小,决定了是否“称义”。这样的的一种思想,导致我生命被“律法主义”所困,也进入“行为主义”的里面,以至于一直生命中很受捆绑和痛苦。后来,随着神圣灵的光照,深入的学习,渐渐开始认识为,是因着(基于)because恩典,透过through相信,得称为义。生命渐渐得以释然!不再依靠自己而是更多依靠赐恩典的神!因此,想请教牧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这样的经历中,是否有过体认,如何看这样的一个现象?

牧师

在美国有政治正确,只要是川普说的,拜登就要全部推翻,因为川普是不对的,拜登是对的,共和党是不对的,民主党是对的;拒绝非法移民入境是不对的,所以就要让非法移民进来。拜登上台两年多来,已经有30-50万人从边境进来,副总统贺锦丽说,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压力。德州的州长开始把非法移民,一车一车运到贺锦丽的家门口,然后,民主党又把他们运到别的州去。美国的政治结构,众议院的议员是根据人口的数量而决定的,这些人是由民主党主政之下进入美国的,他们成为公民以后就投票给民主党,这是共和党人对他们的批评,让我听到了而已,是或不是,我也不下结论。

我讲的是政治正确的观念,来回答你的问题。因信称义,在教会也成了政治正确了,听懂吗?因信称义,这个词条也成了新教的政治正确;或者再往前一步,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也成了我们的政治正确,这些圣经里都是没有的。希伯来书5章9节的经文并不是在讲“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思想。包括“三位一体”,圣经里也没有讲,却成了我们“宗教信仰”正确的词条。

我反倒觉得对三位一体的描述,不如回到圣经中的描述。保罗讲“愿圣父、圣子、圣灵”,我不讲三位一体,我讲圣父、圣子、圣灵的那位神,没有问题的。因信称义,在圣经当中也是没有的,马丁路德还画蛇添足,加上了“单单”因为信心称义,这也是不存在的。你刚才提到了恩典,在以弗所书2章8-9节蛮全面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得救的本质是恩典,但是透过信心去得着,这个描述是有圣经依据的。加拉太书3章多次讲到了亚伯拉罕的信,但是翻译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把律法和律法主义的观念讲清楚,以至于很多人在这些问题上,容易犯一些不全面的认知错误。

特别是当引入加尔文思想、改革宗思想进来以后,其实原本的意思是为了补充、不足路德的思想,也是帮路德的因信称义作注脚,他说人是全然的败坏。所以没有别的办法了,就只能全然的信心神,有没有讲错呢?没有讲错。但是,圣经并没有很清楚的把全然败坏作为教义,而加尔文、改革宗把这些作为教义了,又借此否定了亚米念,把亚米念打成异端,这样就又问题了。因为,你作为一个神学思想去否定另外一个神学思想,本身就是一个打问号。所以,我既不想在加尔文里面,也不想在亚米念里面,我的关系唯独是圣经。我不想把他们对圣经认知的那些条规,那些思想,替代我对圣经的了解,剥夺了我对圣经的感动和认知。我每一堂讲道,哪怕是讲同一段经文,我每次讲都有完全鲜活的,不一样的信息,这是圣灵在动工,我不必把加尔文、亚米念、改革宗当作偶像来崇拜,还是要回到圣经中来领受,这才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领受,正确的态度。

所以,你讲到中国人想当然的因果律,应该不止这一个,还有很多的。在华人教会,这一类的问题是多如牛毛的,要真正的处理这一类问题,可能一辈子也处理不。通常华人教会的牧师包括我在内,都不碰这种内容,因为大多数华人教会的信徒听不懂牧师说的是什么;你得救就好,你承认耶稣基督是主就好。我专门在门训里讲,我假设你们是爱学习,假设你们是爱智慧,假设你们是愿意成长,那我们凡事都可以讲,不会造成伤害。如果一个人又不愿意成长,又不愿意学习,你讲的时候他就跳了,他就受了伤害,何必呢。所以,我在教会讲道时很少讲,主日学也很少讲,门训中我会讲稍多一点。

我今天对马丁路德的“批评”或“批判”,或是论说,在门训里我敢讲。但是,在教会里不讲,因为有一些人,他一信主就是把马丁路德奉为瑰宝,你如果要批判马丁路德,他要跟你拼命的。所以,LIWEI你也是一样,你所处的环境,你是个年轻人,你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个孩子,你要认知这个道理,这是政治正确的前提。所以,你多说是没有用的,你要知道教会的政治正确对教会的捆绑和牢笼;你的目的不是争对错,你的目的是叫人得救信耶稣就好。但同时不能拦阻或影响你自己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有机会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让对方能够听得懂你讲的;如果对方不具备听懂你的话,不讲为好,这种磨练,我磨练了三十年了。

我刚出来服侍的时候,我可能也跟你比较像,血气方刚的。我记得,我得到一个正确的想法、观念、思维模式,我好想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这个我放弃了。你要服侍教会的会众,要爱他们,要体恤和怜悯他们的软弱和不足,又不能轻看他们;要百倍的去爱他们,珍惜他们,有些甚至是“愚昧”的,你只能用上帝的怜悯和智慧去爱他们,无条件的疼爱他们,有主的样式。我们看耶稣对门徒说话,我读完马可福音,我陪着耶稣大哭一场,“你还不明白吗?怎么还是不明白呢?”耶稣一直苦口婆心,讲很简单的道理,根本没有我们今天讲得深,但是,还是听不懂。看到耶稣的忍耐和怜悯,你看到耶稣的榜样会落泪的,主的爱是这么长阔高深,叫我情何以堪啊。

在你环境里面多一点爱吧,不要把对和错看的那么重要,只要他承认耶稣基督就好,其他不重要;只要他不否认主,不反对主就好。否则,你里面的愤愤不平会折磨你的。我鼓励大家学习希伯来文、希腊文、德文、法文,学会查字典就可以了,知道基本的语法规律、词性、人称等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