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7
《那鴻書_列表 分段》
高方中
人物和地點
尼尼微(1:1) | 這篇譴責亞述首都的神諭,極可能是主前六六三年(埃及城市底比斯被亞述攻佔的時期──鴻三8)以及主前六一二年,尼尼微陷落於巴比倫與瑪代聯軍的這段時期。 |
伊勒歌斯(1:1) | 無從稽考,可能是迦百農(意為那鴻之村),亦有可能是猶大國的一處地方。
根據教父耶羅米(Jerome)和一些考古家的證明,伊勒歌斯是加利利的一個小村,靠近迦百農。‘迦百農’的意義是‘那鴻之村,’就是後人紀念這位先知而命名的。 |
那鴻(1:1) | 那鴻是在猶大王希西家年間作先知。他原是北國加利利的伊勒歌斯人。那鴻是北國人,卻在南國說預言。可能是因著亞述的侵略和十支派的被擄,(王下十八9~12,)他就從北方逃到南方,住在耶路撒冷。他與猶大國以賽亞、彌迦、西番雅為同時代的先知。‘那鴻’的意義是‘安慰,’又作‘報復。那鴻成書日期在尼尼微淪陷之前,亦即在614B.C.或612B.C.之前。
在約拿傳道之後約一百五十年(主前785,630年),神藉著那鴻宣判亞述和它的首都尼尼微的命運。那鴻所說的預言,在一百餘年後全部應驗,那時巴比倫聯合瑪代毀滅尼尼微(主前六一二年),把亞述消滅無存(主前六○九年)。 |
巴珊(1:4) | 以富饒的牧場和龐大的牧群而聞名(申32:14;詩22:12;結39:18)。 |
迦密(1:4) | 地中海沿岸的山脈,水源充足(王上18:19)。 |
利巴嫩(1:4) | 以香柏樹而聞名。(結27:5) |
巴珊、迦密、利巴嫩(1:4) | 河東的『巴珊』有青翠的牧草,故盛產牛羊(參摩四1);河西的『迦密』也以草場著稱(參耶五十19),山上樹林繁茂(參彌七14);北部的『利巴嫩』則以產香柏木聞名於世(參王上四33)。這三處豐饒的地方,只要神命令不降水,便都會變成乾旱不毛之地。 |
犹大(1:12) | 神的選民。 |
挪亚们(3:8) | 挪亞們又名提比斯,上埃及的首都。提比斯像尼尼微一樣,“坐落在眾河之間”(位於一條河上)。提比斯所在的河是尼羅河。──《雷氏研讀本》
因為以色列王何細亞與埃及王梭結盟,向亞述背叛,所以亞述王在攻破撒瑪利亞之後,派遣大軍攻打埃及,擊破挪亞們。 “挪亞們”在主前663年被亞述劫掠。 挪亞們No-Amon意思是太陽神亞捫之地,這是古時埃及的一座堅固京城,或稱為挪No(意分別,結卅14,耶四六25),即提比斯的別稱Thebes。在此城內廟宇廣大而華麗,是崇拜亞捫神的城,時在主前664年,被亞述王亞述巴尼帕耳Assur-Banipal遠征進攻擊破。因其罪惡滿盈,受到神的審判。先知那鴻在預言中,以此城作為例證,來警告尼尼微城將有同樣的遭遇,(鴻三11~19)。 |
古实(3:9) | “古實”在埃及之南,(英KJV版為埃塞俄比亞)是古典時期的努比亞,或現代的蘇丹。 |
埃及(3:9) | 曾經奴役過以色列人,是世界上歷史最老的文明古國。 |
弗人(3:9) | 『弗人』是含第三子的後裔(參創十6),其領土可能指現今的索馬利亞。 |
路比族(3:9) | 『路比族』(參代下十二3),指呂彼亞人(參徒二10),其領土即現今的利比亞。 |
古實、埃及、弗人和路比族 | 這四國都曾經是定都挪亞們的古代上埃及國(參8節註解)的籓屬國,彼此結盟,攻守相助,聯合起來力量非常強大。 |
亞述王 | 由於那鴻書的年代並不明確,無法推知這最後一篇神諭中的亞述王是指哪一位。大多數的學者認為最早的可能年代是主前六六三年底比斯城被攻破後不久,而最晚可能是六一二年尼尼微城實際陷落時。 |
第一章 神宣告祂的烈怒和安慰:
- 對尼尼微發烈怒和報應(1:1-6,8-12,14)
- 對以色列賜安慰和應許(1:7,12-13,15)
第二章 神定意除滅尼尼微:
- 神宣告與亞述為敵(2:13)
- 神使聯軍猛烈攻陷(2:1-4,9,13)
- 神奪走尼尼微權富(2:5-8,10-12)
第三章 神再宣告殲滅亞述:
- 尼尼微之惡貫滿盈(3:1-4)
- 神宣告奪亞述尊嚴(3:5-7)
- 神藉挪亞們的預警(3:8-10)
- 尼尼微刑罰的應驗 (3: 11-19a)
- 公義伸張民得安慰(3: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