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鸿书》由先知那鸿所著,诗歌形式,写于主前663-612年间。书中预见当时雄踞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的衰亡。“我必从地上除灭你所撕碎的,你使者的声音必不再听见。”(鸿2:13)
当时的亚述帝国为新亚述帝国时期,是当时最强大的世界帝国(1),国势大盛,欺凌周边,杀人如麻,手段残忍,不可一世。亚述人敬拜偶像(鸿3:4),逼迫以色列王称臣纳贡,于主前722年灭以色列北国,攻占以色列南国40座城池,虏走人口20万。他们的道德伦理观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2)。当时的社会趋势是军事扩张,拓展疆土;亚述将士功劳的大小,以所斩敌人的首级的多少为标准。尼尼微是亚述帝国的首都,是个大城,街道宽敞,人口众多。城墙坚固,内外两重,城外还有护城河。尼尼微大城可谓固若金汤。
以色列为神的选民,耶和华是他们的信仰根基,他们自视清高,自成一体,不愿意走向外邦人。他们把耶和华视为己有,像自己家里的父亲,不愿意耶和华的爱射向万民。他们可以施恩施善于外邦人,如对路得,但不愿意向外邦人传福音,如约拿。
为做这次的功课,我开始读那鸿书,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地仔细地阅读,读完第一遍,一种不安、惶恐、害怕的情绪笼罩着我;第二天,我再读第二遍,虽然这种情绪没有被强化但是也没有被消除。要知道我们刚刚琢读完约拿书,在那里神是公义、怜悯、慈爱的父、会后悔的神,“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且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4:11)。在那鸿书,尼尼微成了神的仇敌,它惹动神发烈怒,“他的忿怒如火倾倒”(鸿1:6),神很干脆地要毁掉它,“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鸿1:9)。这是一个绝对的强烈反向。悔改的尼尼微城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为什么120年以后悔改不能代代相传承载下来,反倒是悔改前的罪复萌且得以延续?
(于2021.4.2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