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书之上帝篇
引言
每一个初次到挪威的留学生的行李箱里,最占行李箱空间的多半是厚厚的保暖衣服,尤其是秋衣秋裤,羊毛衫羽绒服。及至到了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里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寒冷,只要不是长时间在室外,是不需要把身子如粽子般层层包裹起来的,在室内更多的是单衣单裤甚至是拖鞋。我的衣柜里至今还完整如新地折叠着二十多年前带来的三枪牌加厚保暖内衣,几乎没有使用过。每一个初读圣经旧约的人都有一个印象,圣经里的耶和华神似乎对杀人灭族情有独钟,不是灭这族,就是杀那民的。而新约的耶稣则让人感觉如春天般温暖,似乎才是上帝该有的模样。这两件似乎毫不相关的生活体验背后的逻辑却是一样的,人们都比较容易从可见之处对一件事,对一个人,甚至对神做出一个判断,而不去探究思考其背后的那看不见的因素。约拿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四章,但却如八面玲珑的钻石,将上帝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约拿通过他先知生涯的一段历险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隐藏在沧海,大鱼,烈日,蓖麻树,乃至是一只小小的虫子后面的真实的耶和华神。
上帝是创造的主
首先,上帝是创天造地的主。圣经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与其说是一个陈述,不如说是一个宣告:起初,神创造天地。在这里没有留给人类去刨根问底的空间。起初是一个时间的起点,天地是空间的全部,这一句宣告,便划定了人类只能在时空中去认识上帝,我们无法再去追问起初之前上帝在哪里,既然是起初,就不能再有之前,这是最简单的逻辑。面对这个宣告,人类的选择只有相信与不信两种。约拿在被水手追问他时候做什么的从哪里来是哪里人时,回答了两句话: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上半句算是回答了自己是哪里人,而后半句似乎并没有直接回答水手们的问题,而是表明自己所信的神跟水手们刚才所祷告的神是不一样的。在约拿的时代,更多的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反应是“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正是从希伯来人开始,在多神的信仰体系中,独一真神的信仰在这一群从大河那边来的人身上显明出来,直到今日。其次,上帝是托住万有的主。“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1:3)约拿书可以说是一部生动地展示上帝托住万有的记录片,约拿把我们眼睛所看见的现象跟现象背后那看不见的手联系起来:“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耶和华吩咐鱼”、“耶和华安排一棵蓖麻树”、“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神安排炎热的东风”,不一而足,原来上帝对他所创造的世界并不是不闻不问,而是能够巨细无遗地介入得如此之深。想到那小小的虫子尚且听从上帝的吩咐,为的是给约拿看到神是如何爱惜尼尼微那几十万人,再回头看看眼下肆虐全球的病毒,焉知后面没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呢?最后,上帝是行事有计划的主。“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这个跟塞翁失马里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有什么不同吗?约拿书给我们清晰地看到眼睛所能看见的祸福后面所隐藏的祝福,福与祸在上帝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般的转换,人眼中的祸也好,福也好,都没有从上帝那里来的益处好,人面对人世间的福祸似乎只能任其摆布,而唯有“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10:22)这样的福气是为那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预备的,你我都属于那被召的吗?约拿的逃离似乎出乎上帝的意料,亚当夏娃的犯罪当然也不是上帝原本的初衷,然而不论是约拿书还是整本圣经都让我们确信,这些看似意料之外的事依然在神的掌管中。正如我们这些蒙召的人,上帝在永恒的计划中,在创世以先被拣选,最终在基督里得蒙救赎。
上帝是救赎的主
首先,上帝是审判全地的主。亚伯拉罕在为索多玛祈求时说,“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创18:25)圣经所启示的真理,并不仅仅是为神的儿女预备的,也是为着全天下的万族预备的。约拿书一开篇就告诉我们上帝的眼目察看全地,神的选民作恶他刑罚管教,而当尼尼微的外帮人“的恶达到我面前”时,上帝一样的要过问。约拿书的记载有力地反驳了那些说耶和华动不动就杀人灭族的一面之词。且不说上帝对被造的人类生命有完全的主权,上帝即便是在刑罚之先也是会想方设法对陷在恶中的人类予以警告的。其次,上帝是给人机会的主。他不仅通过约拿的口,要给尼尼微人一个机会;也在约拿逃避呼召后,上帝不惜通过大自然的风暴,海里的大鱼,给了约拿第二次的机会。最后,上帝是心生后悔的主。这并不是圣经第一次提到上帝的后悔,那什么是上帝后悔呢?尼尼微人的罪恶滔天,按着上帝的公义,他完全没有必要差派约拿去宣告说你们的恶已经上达天庭啦,这个差派约拿的动做就是上帝的怜悯的隐性彰显,从后面故事的发展中,我们却看到“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这里彰显的上帝公义的另一面,正是约拿书的最后一句话“我岂能不爱惜”所彰显出来的怜悯。“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各2:13)当上帝以怜悯代替他的公义时,我们所看见便是他后悔不降灾祸给尼尼微;而当上帝收回他的怜悯而施行他的公义时,我们所看见的便是他后悔造人在地上,而降下大洪水将他们灭绝,但还是让挪亚一家八口以及众多动物得以存留。正是这样一位会后悔的上帝,不以他的公义刑罚我们,而是将我们一切的不义都归在那义者耶稣基督的身上,成了我们的救赎。不但如此,他也在历史中“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并且“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来1:1-2)
上帝是说话的主
首先,上帝是对万物说话的主。创世记中的头两章里面“神说”、“耶和华神说”的字样比比皆是,上帝他的话语创造了天地万物,“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约拿书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将上帝如何对万物讲话的方式展现出来。大卫鲍森牧师(David Pawson)牧师在讲到约拿书时,说约拿书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神迹既不是约拿在鱼肚子里面三日三夜,也不是尼尼微人的悔改,而是那条小虫子,它居然听了上帝的吩咐。其次,上帝是对人说话的主。这既是上帝对万物说话的一个延伸,又有别于对万物说话。当上帝对万物说话时,万物无不俯首遵从,对上帝的话语的执行是丝毫不差的。上帝造第一个人亚当时,却是按着他自己的形象所造的,他对亚当的第一次说话便给了他既可不遵从也可不遵从的一个可能,“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创世记后面的记载也让我们看到亚当夏娃最终选择了违背上帝的话语。约拿书也再次让我们看到上帝对他说话时,约拿选择的是不遵从上帝的话语,而是我行我素,“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圣经的记载也让我们看到,人虽然可以不听从上帝所说的话,然而,上帝的旨意却不会因为人的不遵从而受到拦阻,恰恰相反,人必然为自己的不听从而承担后果,“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最后,上帝是听人说话的主。这也是人与万物的迥异之处,万物只能听从上帝的话,而上帝却愿意听人说话。大卫在诗篇里说,“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诗5:3)上帝听我们说话,并不等于上帝一定要听从我们的说话。约拿书让我们看到了上帝听了人说话后的三个选择:第一,准许。他听从了了水手们的祷告,听从了约拿在鱼腹里的祷告,也听从了尼尼微人的悔改的切切求告。第二,沉默。这也许是神的儿女在信仰路上最常经历的一种状态,我们有无数的祷告的事项,但上帝对很多的事项似乎都充耳不闻,我们祷告的越久,甚至有时信心都快没有了,也听不到上帝的声音,更感受不到上帝听了祷告的印证,上帝似乎离我们而去了。第三,拒绝。这个最生动的例子是亚伯拉罕为了所多玛有多少个义人跟上帝讨价还价的记载(创18:23-33),最后说,“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我们也看到最终所多玛因为其罪恶滔天而被毁灭。约拿书第三章所讲述的也是上帝拒绝按约拿的心意行事,而第四章则让我们看到的是不论是准许、沉默还是拒绝,上帝行事的背后始终有他不变的心意,那就是他的慈爱和诚实。今天早上读到诗篇136篇,全篇26节经文,每节两句经文,第一节讲述一句称谢的话语或者是叙述上帝曾经的作为,甚至包括击杀埃及人的长子,而第二句则完全一样,“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而这份爱最深切的表达在耶稣身上完美地表达出来:“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8:32)。
结语
约拿遇见风浪葬身鱼腹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他听见上帝的话选择的不是听从而是逃避,而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宣教之旅的起点是“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拿3:3)。约拿书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大海,还是大海里的大鱼以及后来的蓖麻树、虫子、日头、东风等等无不听从上帝的吩咐,而所有的这些听从,却是因为约拿的不听从上帝的话语显明出来的。彼得辛苦一夜打鱼却一无所得,而当耶稣吩咐他再次撒网时,虽然不情不愿,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便打上了他渔夫生涯最多的鱼。耶稣在上十字架前求天父能够撤去苦杯,“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便为我们成就了救恩。听从上帝的话语,是上帝对他的儿女的最基本也是最终极的要求,“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7:24),愿我们都做一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