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的委屈(Ida)
前言
什么是委屈?
委屈,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指主观的一种心理感受,因受到不应有、不公平的对待和待遇时,心里难过。(1)https://baike.baidu.com/item/委屈/488,所以,委屈不是事实的本身,而是一种观点的情绪表达。门训中,牧师为委屈下了一个定义是我蛮认同的,他说委屈的本质是面对的事实与自己期望的距离,所以要分析一个人委屈的情绪,就需要了解他所面对的事实是什么,并尽可能了解他内心的期待。
约拿是谁?
是亚米太的儿子,是耶罗波安二世在位期间,北国以色列的先知。
约拿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色列的复兴与危机
1、以色列南、北两国(耶罗波安二世和乌西雅王)励精图治,收复失地,国力强盛,仿佛重现所罗门时期的强盛。
2、在这“复兴”的时期,耶和华神却差派先知何西阿和阿摩司向北国说话,宣告责备和审判的信息。阿摩司从外在的道德和社会公平公义论到以色列人的罪,何西阿从内部揭露以色列人信仰的淫乱和堕落(何西阿书和阿摩司书)。
所以,以色列外强中干,它的复兴是表面的虚荣,内里的危机,是信仰的危机。
一、约拿的委屈
1、如此一个民族国家复兴与信仰危机交错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先知对以色列及周边的国家都发出了审判的信息(见阿摩司书1、2章),在这大环境下的约拿,他一方面预言了北国失地的收复(列下14:25),也许他心怀大国复兴梦?另一方面,他,迦特希弗人亚米太的儿子,承继以色列信仰的传承者,耶和华是造天地的神,也是带他们祖先出埃及入迦南庇护他们的神,并有神所赐的摩西律法,然而祂的百姓今竟背弃祂,身为先知,领受神的话语者,难道不更多的期盼是对自己的同胞说话吗?唤醒他们、劝诫他们,抑或是祝福他们?就如约拿与神争辩:“……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拿4:2),很难相信作为先知的约拿心中会没有一个信仰复兴的梦。
然而,神竟差他往外邦人去,却不与自己的民说话,约拿的期望落空,心中委屈便选择逃离使命。
2、神竟然警示外邦人要悔改归祂,这样的事情从未有过,我可以跟谁去诉说?约拿实在不愿这事发生(拿4:2),就选择让神要他说的话烂在自己肚子里,于是从群体中出走。我不是亚米太的儿子吗,身边不是原有家族、社会、信仰团体一系列的关系吗?今为逃避神的一句话,我竟落得背井离乡、形影单只的下场,好吧,这我都认了。神啊,你竟然还要追讨我到海上来,我还有什么可剩的,是要寻索我的命吗?会不会这也是约拿的委屈?
3、尼尼微城三天的路只走了一天,就只说了一句话,竟然全城悔改!以色列啊,虽有先知屡次警告,却不听从!约拿无法因外邦悔改归主而喜乐,他因同胞硬着颈项的悖逆而忧愁激愤,就向神撒泼:我死了比活着还好!——约拿委屈的爆发!因为约拿的期待是:同胞悔改获赦,仇敌获罪遭灭。然而事实却是相反!
二、神如何对付约拿的委屈
1、面对约拿的逃离,神让他上了一艘逆向的船,再以风浪阻止船行,逼约拿交出自己,使他在鱼肚中三天三夜。约拿想将神的话烂在自己肚子里,没想到自己反被交在鱼肚中,他在静默中思念耶和华,也许反思自己的委屈,并与神许愿,若神救他,使鱼将他吐出来,他也必将神交付他的话吐出来。
2、面对约拿的撒泼,神只轻轻问他: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随后,藉着一棵蓖麻的生出和枯槁,让约拿经历护荫和暴晒,使他委屈的情绪再次高涨,最后用蓖麻树与尼尼微城做对比,让约拿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以个人好恶和感受去设定预期的人,当自己的预期与神的心意不一致时,神的权能又必使神的心意实现时,人就必然面对一个与预期有距离的现实,委屈感由此而生。神以张弛有度的方式使约拿明白,他的委屈感源于他与神并不同心。
主啊,感谢你赐给我这篇功课,让我学习反省自己,我是否凡事寻求主你的心意,与你同心。求你赦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的、以个人好恶为标准的服事,无论对人或对事。求你帮助我走出这个藩篱,叫我在你手中,能按你的心意,被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