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拿书的第四章看生命与使命的关系-魏薇

耶稣的使命是什么?耶稣从他降生到人世,他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清洗世人的罪而上十字架。使命有时需要拿生命作为代价,而生命是使命可以实现的载体。没有生命,使命就是空谈。有生命,没有使命,这样的生命也是空荡荡的。

神赋予的使命不是我们可以随意猜测和改变的。约拿书中约拿明着向神求死的话语有两次都在第四章。他在完成神给的使命,去尼尼微宣教之后,一方面他有可能认为自己的生命不再会被神所用,另一方面他感受到神的仁慈和宠爱,所以两次直接说出来死了比活着还好。但是约拿没有看到的是,神又一次派给他使命,参与或者直接写下了约拿书,给后人看到一个布满缺点的真实的先知的事情。约拿是最后把使命活出来美好见证的先知。第四章里,我们看不到约拿听完上帝的反问,后来他的想法是什么?但是,能写下这本约拿书或者参与写作,告诉别人自己在上帝面前的糗事和丑态,约拿也是最终明白了他的使命。神依然用他写下约拿书给后人阅读,更好的明白“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6:45)约拿在丢了面子,先知说话不应验,强烈的憎恨亚述人种种当时的背景下,他求死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神却用他的事件在先知书里像一个叙述文用反讽的方式讲给我们这些外邦人听。也预表了很多新约里耶稣的到来。神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也不可以随意中途逃跑,更不可以拿命来威胁神,因为他是造物主掌握着我们的一切。

有使命的生命,是不是更精彩呢?我们准备好那样的生命了吗?也许神给的使命就是做一个拉撒路,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接受。曾经看过一个时常病痛的弟兄的见证。他每日都在数算神的恩典。家人不信主,他病痛缠身,生活过得磕磕巴巴,但是他却认为这是神给的恩典,让他这样为神做见证。不抱怨,不恼恨,每日过着平安喜乐的生活。这样的使命似乎不精彩,但是我们能在逆境,贫穷和病痛中,依然保持感恩,平安喜乐地过好每一天吗?我们能接受自己在世人眼里的平庸,而去按照神的使命做讨他喜悦的事情吗?

没有使命的生命,是不是就随波逐流,活在社会大趋势下呢?2000年前马太福音就说了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马太6:31-32)人好像这么多年没有变化,依然停在衣食住行上,这些我们的天父都知道,可是没有使命的生命不大都担忧这些吗?不认识主的生命,就是在吃喝穿,世俗的攀比中,展示自己,过所谓的安稳小日子吗?最终的目标就是奔向死亡,可是愚昧的人依然觉得自己在这世享受过了,活得很有意义。

如何过有使命的生命呢?只有生命的见光,使命才有生长的土壤。约拿这本书不一定是约拿写的,但是可以肯定约拿有很大程度上的参与,或许是他自己写的。文章到第三章完全可以画句号了,但是第四章的引入,让我们看见了真实的约拿和这一本书写出来的真正的意义。作为书中的最重要的人物,约拿将自己的生命中的软弱,诡诈和一幕幕的丑态都记入下来,让我们这些读经文的基督徒看到,神用约拿这位先知自身的软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真理,众人都需要归正,而最先要归正的,不是别人,乃是那些传讲归正信息的人。这是《约拿书》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生命中最不能见光的部分如果见光了,才能给使命的成长有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的生命方可做出神想要我们做的美好见证,也不会有绊倒人的顾虑了。约拿书的前三章对外邦人的宣教恰到好处,但是第四章完全对我们基督徒心灵的拷问。我们是不是有着作为基督徒的骄傲,如果又赋予使命,那么是不是更加看大自己,忘了我们只是神的仆人,他是主人呢?

有使命,不一定能活出那样的生命。但是没有使命,就完全活不出有意义的生命。作为基督徒,我们一面在祈求神给予我们呼召,但是我们的生命有没有准备好,去过一个有使命的生命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