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怒气 逃不尽的怜悯(夏翔)

说不尽的怒气 逃不尽的怜悯

约拿书

在本书前三章, 并无很多词直接描写约拿的情绪. 但是在第4章却解释了约拿抗命的原因,并且神直接问他这样发怒对不对, 发怒一词出现了5. 所以, 我认为发怒是他在本书中的情绪的主线。比较有意思的是,对待这么一个怒气冲天的人,神却没有任何发怒,而是通过约拿的口说: 耶和华从不轻易发怒. 就连外邦的水手和残暴的尼尼微人, 也都没有任何怒气。以下详细分析约拿的情感线和神对应的怜悯。

1.听命恼怒

本场景中, 并没有用词直接描述约拿的情感,却用了逃亡和躲避两个行动, 说明了他的背叛,不满和恼怒。原因在于他认为仇敌尼尼微人不配得神的怜悯, 而应像索多玛以及俄摩拉那样毁灭。同时犹太律法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价值观, 在他心中根深蒂固。新约耶稣教导的爱仇敌,还没有成为当时普遍的价值观. 另外在道德层面罪有应得也是人人接受的公理。所以他有如此的反应是合情合理的的。

导致这样的原因, 是因为他不愿改变自己的想法, 认为自己是对的,神是错的. 导致以后自己的行为被个人情绪控制和捆绑。

神当然早知道他会这样回应使命, 但是仍给了约拿这个机会. 在抗命时, 他没有直接对话约拿, : 你竟敢不识抬举, 不听我的话,看我怎么处置你。而是在怜悯中欲擒故纵, 让他成功出逃上了船, 等待管教和对话的时机成熟。

2.怒中轻生

怒气中的约拿, 有心向水手们陈述了逃往异乡的原因,却没心向神祷告说话. 这群外邦人没有因为如此的不敬而责备他, 反而接纳他, 让他到底舱安歇沉睡。

面对如此的先知, 神动用自然和外邦人方他说话。在海中大风船几乎破坏的时候, 水手们唤醒他, 让他求告自己的神. 在抽签知道他是祸水的时候, 通过询问提醒他的身份. 在海浪越发翻腾的时候, 问他该怎么办, 给他悔改的机会。但被怒气捆绑的约拿, 已经没有了信仰和理性以及道德的恻隐之心, 不仅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和神抗衡到底, 也不顾惜无辜水手们。可谓怒气已达极致。

在生命受威胁之时, 这些外邦人无人对他发怒,竟试图保全他的生命, 和约拿怒气中对自己和别人的残忍, 形成鲜明对比。在被迫将约拿投入水中, 这帮人敬畏神对人生命的主权,并承认神是随己意行事的神。这和约拿的以我为王,又是一个对比。

在这段场景, 神显明了对自然的主权, 对人生命的主权. 对外邦人生命的怜悯, 以及继续对约

拿怜悯中的欲擒故纵。

 

3.濒死求助

曾经两次言之凿凿要死的约拿, 在鱼肚子里却软弱了. 满是面对死亡的恐惧,无奈和不情愿. 他重新回到了信仰,在被从神面前驱逐的时候,向神呼求, 也明白了救恩的可贵, 自己并没有拥有生命的主权。

我想第2章是唯一没有怒气的一章,奄奄一息的约拿已经没有力气发怒了,也没有资格发怒了,只能谦卑下来, 求神搭救。

面对约拿任性的发怒,神还是没有生气.心平气和借着一个动物的肚子, 创造了一个与外界隔绝, 与神隔绝的环境,让他体会死亡, 得到管教。并用恩典保守了约拿的信仰和生命 ,但他还是没有直接出来和约拿对话。

4.重负使命

得救后的约拿肯定充满感恩之心, 但是老我的生命还没有被对付,这时的情感很可能是感恩和发怒参半。在这种情绪下传道也就草草了事。

神在第2次赋予他使命之后,并没有再次和他对话,也没有对他传道的不忠心进行责怪,而是利用约拿在鱼腹部中皮肤的变色和王的命令,让全城人悔改。并且通过王的话,表明神有对万事决定的主权。

5.大怒频生

看到尼尼微人全城得救之后, 约拿开始大怒, 这是一个戏剧性的矛盾. 和以前的逃避不同, 他开始找耶和华向他理论。面对他的以死要挟, 神也没有发怒。神没有叫他不要生气, 只用一句话带他重回信仰,这样对不对?

约拿以为自己的要挟可以使神改变主意,或者神自己后悔赦免了那罪恶之城之人。在怒气中坐在城东,等待自己想要的结果。面对这个无法讲理之人,神给他造了一颗蓖麻树,安慰他被鱼胃液侵蚀的身体, 让他大大喜乐。在蓖麻树枯死之后,约拿又要求死。神再次问他是否合理,试图把他带回信仰, 约拿至死不愿。神仍然没有发怒而是俯就和他谈心,说明自己的心意, 以爱熄怒.

6.未尽之言

神告诉约拿,这些都是我造的,我怎能不爱惜呢?这些话是怜悯的和柔软的. 当然背后还有未尽之言,那就是这些都是我造的,只有我拥有主权, 尼尼微人虽然不配不好,但是我仍然怜惜他们。就像对你一样,你是靠恩典才得以存活, 还不明白吗?

 

约拿书是罪人的残缺和真神的完美一场实实在在的对话。罪人的叛逆逃避和怒气, 几乎无时无处不在, 此起彼伏. 而神的怜悯和忍耐也间接或直接处处相随. 怜悯让约拿无处可逃, 并指向基督对全人类的救恩。

让我在恩典中以约拿为鉴, 以基督为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