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神的话语
1.最优先的顺序
在这两章经文中,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耶和华的话临到不同的先知,开头的第一个词都是耶和华的话. 这和两卷书都是先知书的文体有关,也和圣经的主题有关。约拿和耶利米都是比传先知,而圣经就神的默示,人活着不光是靠食物,而且靠神的话。
2.神的主权
第二节经文都是描述了神话的内容,以及先知使命,虽然在其中神解释了原因,但是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马上执行
神要先知,马上起来,虽然地方不同,一个是下到并不太远的窑匠家
嘉,另一个是在远在他乡的尼尼微。
二. 先知的应对
1.听命的耶利米
他马上下到了窑匠的家里。
2.抗命的约拿
他不但不去尼尼微,反而要逃到更远的他施。
相同之处在于,耶和华的话,虽然随着具体时代的不同有区别,但是神的话的主权不变,神的属性和心意不变。不同的是,先知的反应不同。
三. 对两位先知的分析
1.先知的价值观
先知都是神所拣选的重用的仆人,他们熟悉和深信神的话,虽然在弯曲悖逆的时代,他们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忠实的传讲神的话语,警告犯罪的君王和百姓.
耶利米就是这样的先知。约拿也是熟悉神的话语。根据列王纪14章25到27节的记载,约拿曾经去传话给昏君耶罗波安二世,神因为无人帮助以色列人,借他收复了边境之地,拯救以色列人。
2.社会趋势
在耶户王朝当中,耶罗波安二世算是最强盛的君王,统治时期是公元前791年或790年到公元前750年或749年。重新取得约旦河东的控制权,又征服部分亚兰,包括大马色是以色列最有太平的时期。但是社会却有极大的不义和剥削,君王也不敬虔,先知阿摩斯曾在这时强烈谴责以色列(1)
这个时候,亚述并不特别强盛,因为根据记载,当提革拉. 比列瑟二世,即公元前745到720年的时候,才开始向外扩张。
亚述是第一个军事帝国,对待俘虏极其残暴,这种残暴已经超乎了人性,远远脱离了价值和信仰,只是没有人性的社会行为,让周边国家畏惧和痛恨。
所以,我觉着约拿处于一个太平的以色列盛世,亚术还没有完全强盛,他拒绝去尼尼微,有可能是考虑到国家的安全,但是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
对他影响的社会行为是什么?大卫鲍森牧师认为,他可能是对神赐福昏君耶罗波安二世不满,对赐福社会不公的以色列人不满,更不满神还要赐福残暴的亚述人。
是不是因为以色列人对外邦人的瞧不起?个人觉着在那个时代,社会风气拜别神,而且约拿自己要逃离到外邦去,混迹在外邦的水手之中,这个不是主要原因。
3.抗命的最终因素
到目前为止,我想是因为对当时社会趋势的判断,存在价值观的缺失,当然不是像路得记拿俄米全家因为口腹之故,远离信仰。而是像牧师所说的那样,罪人的残缺。他知道神的公义和慈爱,却不能理解神的公义时,慈爱有时,神愿万人都悔改的心。哪怕你再背弃我,我都愿意赐福给你,但是我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史实证明,耶罗波尔二世去世以后,以色列国国历急剧下降,仅仅过了20多年,就在公元前722年或721年被亚述帝国灭国。而第一个军事帝国亚述也在100多年后,公元前605年被巴比伦所灭。神给亚述的机会是足够的。但是因为罪性,和时空的限制,也加上约拿的个向,可以理解神慈爱和公义的平衡。
4.下次再说耶利米
参考资料
pcchong. com 列王纪下
第一到二十第1~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