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361: 信仰/价值观 伦理/道德 社会实践/个人参与——魏薇

信仰从维基百科的解释里,就从各个主流宗教给出了一些解释[1]。

佛教: 佛教信仰(梵语:saddhā,梵语:śraddhā)是指在实践佛陀的教导过程中的平静承诺,并信任开明或高度发达的众生,例如佛陀或菩萨(旨在成为佛陀的人)。基督教:在新约英语版本中被翻译为“信仰”的单词希腊语单词πίστις(pístis)也可以被翻译为“信仰”,“忠实”或“信任”。基督教包含有关信仰本质的各种观点。有些人认为信仰被说服或确信某事是真实的。以这种观点,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真实的时,他就会相信某事。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并不认为信仰仅仅是意见:相反,他认为信仰代表了对科学的过度依赖(即示范)与对思想的过度依赖之间的一种均值(在柏拉图意义上理解)。基督徒的信仰核心是上帝。伊斯兰教:

在伊斯兰教中,信徒对伊斯兰的形而上学方面的信仰被称为伊曼(Iman)(阿拉伯语:الإيمان),它完全服从上帝的旨意,而不是毫无疑问或盲目的信仰。一个人必须在没有任何合理怀疑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基于有充分根据的信念来建立自己的信仰。需要引用《古兰经》指出,伊曼必须伴随着正义的事迹,而这两个人对于进入天堂都是必不可少的。

印度教:

印度教的基本宗旨也被称为非暴力,它倡导人类无条件地在人类的恩典和智慧中和谐与和平共处以及进化发展。

犹太教:

犹太教认识到Emunah 的积极价值(通常翻译为对上帝的信任,对上帝的信任)和Apikorus(异端)的消极地位,但与其他宗教相比,信仰并不像在其他宗教中那样受到强调或重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这可能是成为一名实践的宗教犹太人的必要手段,但重点放在真正的知识,真实的预言和实践上,而不是信仰本身。

 

从以上是主要宗教对信仰的定义中, 我们不难看出信仰两个字中最重要的是“信”,正如新约中说的“因信称义”。 至于被相信的是偶像,真神,还是一种思想(比如共产主义),都得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在信的前提下,有的加入实践的部分,如佛教和犹太教。而完全基于相信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如果没有“信”为基石,其他各种实践操作指导都是纸上谈兵了。虽然各自都宣扬需要去做正确的事情,但是这是相对的正确,而不是绝对的正确。但是最为唯一正确的真神—上帝,怀疑和否定在他面前没有立足之地。作为基督徒,信心是我们对信仰的更多的每日需求。

 

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指人、动物、书、文化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价值认识的排列,是动物就会有价值观,就会有价值排列。反价值观同样存在。价值观也是可变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价值观都存在着,它有最大价值、第二价值、第三价值、第四价值……一直排列下去,比如有人认为爱情比钱有价值,有人认为钱比爱情有价值。

是掌管你的行动和思想,和信念一起决定你的思想。你只想你认为有价值的和你相信的,想了才会做。你认为没价值的和不相信的,你根本不会想更不会做。你只会选择你认为价值大的或价值靠前的。

对于一件物品的价值大致区分为金钱价值、独特价值、纪念价值、体验价值。从中个人可以衡量出来对于该物品的价值顺位,而产生不同的物品价值观[2]。

从维基百科以上的定义中,价值观跟信仰有着本质的不同。价值观是实践后的结果,而这个动作有发出这个动作的主观物体自我做出的选择。同时他们也有相同的地方, 信仰也可算作一种价值观,而且在排序中是居于靠前甚至第一的位置。如果是人,可以知道他心目中最高价值观是金钱,爱情还是生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信仰是人的信念,如对某个宗教,哲学或者偶像的相信,并没有人的主观排序和判断。而价值观有人的行为参与和最终判断,从众多的个人参与中,最后社会政治科学家可以得出在一个地域/国家能看见代表性的大众价值观,并可做一些推测未来的社会趋势。

 

伦理和道德

伦理学(英语:Ethics 或 Moral Philosophy)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是一门哲学学科,主要探讨道德价值;在此,“道德”被定义为一群人或一种文化所认可的所有行为准则。伦理学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判。

伦理学涉及捍卫并鼓励对的行为,并劝阻错的行为。伦理学领域与美学又一起涉及了价值问题,因此也构成了另一个称为价值论的哲学分支。

伦理学旨在定义诸如:善与恶、对与错、美德与恶习、正义与犯罪等概念来解决道德问题,也探讨什么是聪明或愚蠢 [3]。

“伦理”的“伦”即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即道理、规则。“伦理”就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社会关系,如生产劳动中的关系、亲属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同志关系、敌对关系等等。由此必然派生出种种矛盾和问题,就需要有一定的道理、规则或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道德就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伦理学就是研究道德的学问,因此,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或“人生哲学”。伦理学是人类知识中一门最古老的学问。我国最早论述伦理道德的思想家是孔子。在西方,伦理学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4]。

第一次知道有伦理学,以前还是模糊的把伦理学和伦理画等号。伦理学可以归入哲学的范畴,而伦理更侧重在人与人互动的一些行事规则。道德是更注重个人内在,直接甚至利他的一些行为准则。伦理是具有社会性的,道德则偏重个人的行为规范。伦理有时不一定正确,还有可能会有一定的功利性。而道德很大层度上会有利他性。

 

社会趋势

在一定时间段内社会中普片存在的一些共识,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社会趋势有个人参与展现出来,同时也会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裹挟一些不愿意参与的人必须参与。

个人参与

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

这六个概念中的互动是有人来完成的,看似个人参与是不重要的一笔,但是在其他五个概念里,只有个人的参与,才会折射出某个人的信仰。由于社会中大家的参与,才会有一些价值观的排序。比如,单位人头上来算,新西兰是全球每个人捐款最多的国家。那我们就可以得出新西兰人的价值观中,慷慨会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信仰是个人的选择,价值观是人选择后的一种排序。信仰一般不容易改变,一旦改变那是值得庆祝的大事。比如出生在伊斯兰教的国家,最后信奉基督教。当然我也听说了天主教徒嫁给伊斯兰教徒,去了伊斯兰国家改为伊斯兰教的。价值观是一种排序,所以变化性比信仰大很多,人们也并不庆祝自己新的价值关的产生。伦理道德也是通过人的参与,让观者可以看见和感觉到。伦理是一个一个社会趋势被筛选后的增减。道德和伦理有重叠的地方,但是当伦理具备功利性时,道德会因个人的妥协做出退让。道德也会由于社会趋势的改变而有所修改,但是一个人的信仰不会因为当下流行什么,而改变。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ith

[2]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83%B9%E5%80%BC%E8%A7%80

[3]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4%BC%A6%E7%90%86%E5%AD%A6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A6%E7%90%86/2138438#:~:text=%E4%BC%A6%E7%90%86%E6%98%AF%E6%8C%87%E5%9C%A8%E5%A4%84%E7%90%86,%E8%A7%84%E8%8C%83%E8%A1%8C%E4%B8%BA%E7%9A%84%E6%B7%B1%E5%88%BB%E9%81%93%E7%90%86%E3%80%8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