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路得记经文从历史性/社会结构和今后的影响分析美国大选的趋势_魏薇

迁徙的方向

以利米勒带领一家四口从伯利恒去了受诅咒的摩押地。一开始他们一家的生活应该是还可以的, 两个儿子都有娶妻,在那里生活了约十年的样子,三个男丁相继去世了。作为一个老百姓,以利米勒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饥荒的大前提下,看不到有食物的可能,人会本能地做出一些看似很理智的选择—找粮食。可是去了诅咒的地方,被周围拜偶像的族群所包围,有点乐不思蜀的意思了。在这十年里,可以带着两个儿妇回伯利恒啊?为什么非要等到男丁都死绝了,留下可怜的三个寡妇,拿俄米才想起来回去呢?

美国的建立跟以利米勒离开伯利恒有相似之处。1942年,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在美洲大陆开启了殖民地时代。由于当时英国的一些贫民失去土地,以及一些清教徒不接受当时的圣公会作为国教,他们组建成了“以利米勒”一家来到了北美大陆。从两者我们可以看到,来美国的移民有为了生存,但是也有一些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而摩押地是被神诅咒的地方,由于当地人拜偶像。说明以利米勒去的是一个已经建立了自己信仰的而且也被神标记“诅咒记号”的土地。这些清教徒和贫民去的是一个未知的大陆,他们延续自己秉承的信仰,并发扬光大。而以利米勒去的摩押地是很肯定的没有机会发扬他所信奉的神,而是需要挣扎着不被当地的偶像所同化。从经文中虽然看不出他们是否一直保持自己的信仰,但是从拿俄米的跟两个媳妇的告别词中,我们不难看出至少拿俄米做得还不错。路得的坚定信念不是一日就能培养出来的。从这个侧面看到她从不认识神到毅然决然地放弃回到自己父母家,而跟随上帝的决心去了伯利恒。

正如王牧师一开始对读经的要求一样。如果一个家庭要做出迁徙的大决定,需要读圣经一遍,再做最后的决定。神必将在读经中指示我们前面的去留。也许去了一个新地方,一开始并不坏,有吃,有儿媳妇可以娶来。但是后面的日子就不好说了。以利米勒在做第一个重大决定时,方向就错了。而且接下来的10年里,他还没有调转车头,依然居住在这里。10年中,5年也可以离开啊,或者娶了小儿媳也可以离开啊?这么多年他是一直都有机会带领一家离开的。但是最终他选择了继续,结果就是自己的死亡以及儿子们的死亡。毕竟伯利恒还有自己的地,不明白为什么继续寄居在摩押呢?

乱世中如何生活

士师记最后一句“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以利米勒的一家也是在这种乱世中寻找生存下来的活法。看到今年的新冠病毒,美国大选,中美贸易战,中印摩擦等等。我们似乎在这个地球上不好找到一个藏身之地远离病毒和战乱。也许新西兰作为抗疫优等生,被世界遗忘的孤岛好像我们很安全。但是极左势力的渗透也是我们在新西兰的主流媒体中可以洞见的。NZ herald 作为最大的新闻媒体,他们只报道美国大媒体所说的,而很多不说或者忽略掉。而一家中小媒体却报道了一个研究CCP问题的奥塔哥大学教授被没有理由地搜查她的研究资料,和有人身安全的威胁。其实渗透已经在五眼国无处不在,多寻找一些信息的不同方面,就不难发现了。

当路得和拿俄米回到伯利恒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非常美好的场景。在那个乱世中,这样的世外桃源又是如何保持的呢?首先神祝福的伯利恒是度过了饥荒,拿俄米听到有粮食,路得又坚持跟着她去,所以她在走投无路地情况下,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为了有吃的,路得去捡麦穗,可以看到她对上帝的信心“容我往田间去,我蒙谁的恩,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穗。” 婆媳俩也是对去捡谁田里的麦穗有着不确定的心态,但是她们对主的信心非常坚定。蒙上帝的恩,所以必会安排一个可以捡来麦穗的田地。我们可以看到路得去了一个无亲无故的陌生土地,一开始坚定的信心可以让她做出方向性的决定。面临生存的问题,肉体的软弱,她更表现出坚定不移的信心,让她在乱世中选择了神祝福的土地开始有信心的生活。

这样的世外桃源里有着很多对神有信心的信众,还有按照神要求的生活方式过活的信徒。我们也可以看到波阿斯信仰的坚定。作为一个小范围的管理和统治者,他不仅按照神的旨意管理使女和仆人,而且敬佩路得对神的信心,关照她和拿俄米。路2:11-12“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这样的话都把颂赞归于神,而波阿斯是当时这块世外桃源的一份子,做到间接地照顾路得和拿俄米。美国从建国到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我们可以处处看见圣经被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波阿斯就是具体的一个个人物。两次主要的战争,尤其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体现了圣经利未记25:54-55“他若不这样被赎,到了禧年,要和他的儿女一同出去。因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仆人,是我从埃及地领出来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北方的统治者如同波阿斯一样,想要给南方的黑奴以平等,这样之后,美国在神的庇护下,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和亚洲得以重创,而它却因此改变了世界格局。前期美国的总统不时地在反省和审视国家的人有没有按照神的旨意而生活。林肯在1863年三月宣布国家禁食祷告日的演讲中[1],他一再提醒”美国大众忘记了上帝,忘记了在和平中保护我们的亲切之手。陶醉于不间断的成功,变得太自给自足,无法感受到救赎和保存感恩的必要性,我们太骄傲以至于不愿意向造我们的上帝祷告。“ 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美国的总统去祷告也要被左派嘲笑媒体讽刺了。

基督徒作为每个信心的种子在这个乱世中,我们还有多少没有被带跑偏呢?150多年前,林肯就已经看到了美国开始堕落,他还以一个总统的身份在呼吁大家祷告和悔改,牢记和感恩创造我们的上帝。现在的美国的基督徒已经成为社会的少数族群,大多数人太相信自己的成功,骄傲自大。我们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需要时刻反省和祷告,更需要看清这个社会的趋势,时刻做好为主献祭的准备了。美国无论拜登还是川普上台,都不能扭转到建国时的那种世外桃源的状态。在这个乱世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一个按照神的话语生活的群体就有可能是一个迷你的世外桃源,每个人也有可能是一个波阿斯,或者是路得。对神要有信心,有忍耐,有盼望。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现在的影响

美国为什么从一个以清教徒教义建立起来,逐渐繁荣昌盛的国家,走到现在这样基督徒被打压成为少数派呢?甚至我们也不难看到全世界也是这样的光景。现代主义[2]大概的时间段是十九世纪末期年到二战以后。其主要的特点在不停地经历战争和斗争中。在其全胜时期,社会的生产模式定义了现代主义讲求的理性和最大功利性的目标。在二战期间继续发展为追求功能性和集体性。更多地倾向于理性的,高效的,可计量的方式方法运用到各个方面。推崇科学和先进科技生产力,而对人文学科采取边缘化。在一战和二战期间,也造就了不少领袖人物,比如邱杰尔、希特勒、斯大林以及小罗斯福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也让人们从温饱生活中过度到物质的极度丰富当中。也就不难理解上面林肯总统的国家禁食祷告日中特别强调的,变得太自给自足,无法感受到救赎和保存感恩的必要性了。而后现代主义[3]大概开始于现代主义的结尾,到90年代达到鼎盛,到911基本结束。对理性的怀疑态度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以颠覆和反叛来表达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几乎全盘否定的思想。“一是反映人的异化,即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由精神的蚕食;二是讽刺左派激进行为的浪漫与不实际并引导观众进行反思(如反映文革的电影);三是以拒绝整体性、同一性为前提,对电影的传统模式、规范、语言和结构进行转换性尝试来离散电影的中心话语权利,使观众的主观精神重获自由。”但是在911以后,一种更新的时代开始了,人们对每天的爆炸新闻,不确定性的消息变成了一种常态。不确定的过着每天确定的生活。而中国的媒体和宣传手段基本还是给与唯一确定的答案,非常强掉科学是生产力,理性的思考,工作效率的绩效等。由于媒体被控制,反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土壤,集权统治让反叛颠覆毫无生长的机会。中国依然是停留在现代主义中,保卫国家更是保卫和扩展名族。而这次美国大选中鲍威尔律师揭露的阴谋背后,我们看到现代主义中,国家首领的高度被崇拜和集权,也是对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吞噬。不难看到美国硅谷的高科技掌门人,主流媒体以及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一些参众议员,他们被现代主义的领袖崇拜和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所吸引,一定程度是向往现代主义模式的。而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继续现代主义的表面美好模式。他们经不住这种“事实”和金钱的双向诱惑,而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继续他们的集权统治。后现代主义是统治阶层厌恶的,所以当共产党用中国的事实来说服他们时,现代主义得到了发扬光大的土壤,在美国这种已经超级后现代主义的国家中,被统治阶层所欣然接受。同时超级后现代对于一切不确定都是接受和平和心态,那么也为这些统治阶层继续现代主义的集权梦想留下可发展的空间。这就是后现代主义被现代主义吞噬,而超级后现代只是吃瓜群众,看戏心态。

美国的分裂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超级后现代里面,每种意识形态都被接受,大家可以自由野蛮地生长,话语权和自己的各种意见变得很重要。基督徒那种上帝要求的生活模式被历史抛弃到脑后,甚至成为少数群体。美国在被上帝祝福了100多年后,林肯总统的提醒是生活安逸,忘记神的恩典。接下来发展为人的自大,拼命发展科技证明人的能力,接着就是战争爆发,最后是彻底走向毁灭的边缘,就有一个先知出现来提醒大家,又回到神那里,开始新的循环。路得记中也是士师记在以色列的一篇战争混乱中,神让路得为大卫的出生埋下种子,等待领袖的到来。我们的今天已经是新的循环的未开始前的乱世,也许已经有一个种子神已种下,等待精神领袖的到来,带领大家开始新的循环。

当今的时代如同士师记的时代,没有绝对的正确,“各人任意而行”。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波阿斯也好,路得也好,经历战乱和瘟疫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只有守住我们内心以及弟兄姐妹之间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坚持秉承对上帝的信仰,才能有着一颗喜乐平安的心度过这个乱世。路得是个外邦人,也正好比喻我们这些外邦人,有信心并活出讨神喜悦的样子,一样可以为神做美好的见证。

[1]http://www.abrahamlincolnonline.org/lincoln/speeches/fast.htm#:~:text=We%20have%20been%20the%20recipients,But%20we%20have%20forgotten%20God.

[2]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7%8F%BE%E4%BB%A3%E4%B8%BB%E7%BE%A9

[3]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90%8E%E7%8E%B0%E4%BB%A3%E4%B8%BB%E4%B9%8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