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大选看社会趋势—Julie

美国大选的历史性

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搭五月花号船从英格兰出发,来到北美,以实现他们宗教理想的实验。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发布,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1787年9月17日,由35位代表签署,《美国宪法》出台。(A)

美国大选就是美国总统选取,在美国每四年举行一次,选出总统和副总统。17881789年美國總統選舉是第一屆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從1788年的12月15日星期一進行到1789年的1月10日星期六。是美利堅合眾國根據1787年9月17日新出爐的美國憲法的第一次總統選舉,也是唯一一場部分過程發生在不是4的倍數的年份的選舉。在這場選舉中,喬治·華盛頓被一致推選為他兩次總統任期中的第一次,而約翰·亞當斯成為第一位副總統(B)。

由1792年起,每屆大選的年份都均為4的倍數,而日期則於1845年定為11月1日之後的首個星期二。美國大選是委任直选,各州選民投票選擇美國總統及副總統,贏得多數普選票的候選人將獲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然後計算各州選舉人票之和,獲得半數以上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即可入住白宮,成为新任美国总统及副總統。(C)

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D)

历史上总共有44人宣誓就任美国总统,而总任数则为45任(格罗弗·克利夫兰先后不连续地两次担任美国总统,计为第22任和第24任)。其中,四人在任內自然死亡(威廉·亨利·哈里森扎卡里·泰勒沃伦·G·哈定富兰克林·D·罗斯福),四人遇刺身亡(亚伯拉罕·林肯詹姆斯·A·加菲尔德威廉·麦金莱约翰·F·甘迺迪),一人辞职(理查德·尼克松)。

1789年,选举人团投票一致通过,选举乔治·华盛顿为第一任美国总统。第七任总统安德鲁·傑克逊,在1828年多数限制非土地所有者投票权的法律被废除后,成为首位由全体白人男性选举的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在任时间最短,在1841年仅在任32天。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任时间最长,在任12年又40天,但在1945年其第四任期开始不久去世;他同时还是唯一一位担任总统超过两任者。一项宪法修正案哈里·杜鲁门就任后生效,限制了任何人当选总统的次数。

沃伦·哈定1920年女性获得投票权后首位当选的总统。约翰·F·甘迺迪是唯一一位信仰罗马天主教的总统,而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总统。現任总统唐納·川普則是首位從未擔任過文武官職的总统。

五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B·海斯班杰明·哈里森乔治·W·布什唐納·川普)雖在普选中败北,但最终在选舉人票數過半下当选总统;其中乔治·W·布什在下一屆普选中获胜而順利连任。(E)

    二、美国的社会结构

自美国开始总统选取以来,执政党先后有无党派,联邦党,民主共和党,辉格党,民主党,共和党。目前共和党和民主党是美国最大的两个政党,共和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最大的在野党。共和党于1854年创立,支持古典自由主义,林肯是第一位总统。民主党于1828年创立,安德鲁.杰克森为第一任总统。民主党的前身是民主共和党,创立于1792年。

美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是建立在基督教教义之上、为基督教意识形态所驱动、以实现基督教理念为目标的国家。基督教的价值观是推动美国建国的原动力,也是美国建国以后主导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核心力量。(F)

近几十年来,由于信仰价值观的冲突,导致美国社会出现政治上、经济上、生活方式上全方位撕裂,种族对立卷土重来。社会结构分裂的程度超过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全球化的浪潮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G)根据华尔街日报和NBC新闻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结果,美国在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上的分裂严重,不仅仅局限于白宫内部,而是深入扩散到了整个社会,两极分化现象则早在特朗普在政坛崛起之前就开始了。

将自己归为某一类的人们越来越难以认同其他人,这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立场上。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的世界里,甚至通过党派眼光来看待经济前景。

说自己从不去教堂这种话的民主党人几乎是共和党人的两倍。支持气候变化行动的民主党人是共和党的八倍。三分之一的共和党人说他们支持国民持枪,而只有4%的民主党人选择支持。超过三分之二的民主党人称,他们对使得美国愈加多元化的社会变化感到满意,但有这种感觉的共和党人还不到三分之一。(H)

三、美国大选对未来的影响。

2020 年美国大选如预期在12月3日星期二进行,至今大选的最后结果尚未出炉,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目前新旧媒体报道、各种专家评论层出不穷比比皆是。涉及的领域和角度也是方方面面的,有从全球的、美国的、中国的,有亚洲的欧洲的美洲的大洋洲的非洲的拉丁美洲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民众生活的。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超级后现代时期,这是一个由不确定组成而成为确定的时代(I)。在这样的时代,连今天明天的事情都不能确定,凭着我们人的眼目和头脑又怎能看见和预测未来?

11月25日的门训,针对美国的大选,王牧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拜登,没有特朗普,美国是不是继续走下去?是不是按照它建国244年的轨道继续走下去?”这个问题结结实实把我吓了一大跳,以至于思维突然停顿听不到牧师接下来讲的话。这段时间因美国大选高涨的追媒热,已经把我的思考紧紧地捆绑、活在自己情绪的老我中。是啊!拜登或者特朗普会有多重要?他们谁的当选能改变美国吗?显然不会。有谁也只有是谁才是真正的人类的主宰?真正能够改变美国的运行轨道。

参考资料:

(A)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美国宪法历史

(B)https://zh.wikipedia.org/wiki/1788年-1789年美國總統選舉

(C)https://zh.wikipedia.org/zh/美国总统选举

(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美国总统

(E)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美国总统列表#歷任美國總統任職時間

(F)刘澎,《离开了基督教,美国和美国文明都将不复存在》

 (G)张询、贡小夏,《美国是否已经到了革命的边缘》,自由美利坚节目

(H)https://www.sohu.com/a/190217295_130887

(I)王保罗,《亚洲大洋洲门训第13课》,2020年11月25日

One thought on “从美国大选看社会趋势—Juli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