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三大結構分析埃及法老和以色列人的關係 11月4日 魏薇

創世紀中的埃及的歷史背景

埃及的歷史大概分爲史前埃及,古埃及,古典時代,中世紀,近代和現代埃及。創世紀中的約瑟活動的時間在古埃及的中王國時期( 公元前2055-1650)的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50-1780)。約瑟被賣到埃及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894-1878)。當時在位的法老是Sesostris II。而讓約瑟解夢的法老已經是Sesostris III(公元前1878-1841)。這是古埃及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法老和黃金時代,攻占了Nubia(Ethopia), 擴張了古埃及的領土。同時這位法老沒有把精力和金錢花在金字塔的建造上,而是大力開發水利。洪水汎濫在埃及是一件美事,因爲這樣尼羅河周邊的莊稼才會得以灌溉,糧食豐收,也成就了古埃及在歐洲板塊上糧倉的美譽。這位 Sesostris III 法老推廣水利建設,挖掘連接尼羅河與紅海之間的運河,改沙漠為良田,人民有更多的可耕種土地,自然財富增加。由於百姓富裕,有生產結餘,貿易開始繁榮,同時也推動了文化和教育方面的發展。

創世紀中的約瑟部分

  1. 約瑟與列祖被啓示的比較

我們可以看見神耶和華在揀選了亞伯拉罕之後,接著是以撒和雅各,接下來是約瑟,以及後來以色列人在埃及居住了400多年后,有摩西帶領出埃及。這裏我們可以無論是亞伯拉罕還是摩西,神不是給了異象就是在夢裏有明示 ,但是約瑟確是從頭到尾不是沒有異象就是沒有夢境。神給了他可以解夢的天賦,他也堅信:“解夢不是處於神嗎?” 創40:8。因爲成長在一個屬靈的家裏,約瑟自然而然就接受自己是神的子民,對於恩賜,一律歸於神。這點在約瑟的信仰中沒有動搖過。無論是小時候父親的額外疼愛,以致招來其他10個哥哥們的嫉妒,他都沒有動搖過。

但是,約瑟在遭遇困難和歷練時,他是否依然把信仰價值觀放第一位呢?首先是波提汎之妻的誘惑,在這裏約瑟始終保持他的信仰價值觀和倫理道德的理念,沒有越雷池半步,但是不明白爲什麽會把衣裳丟在婦人手裏?是不成熟,還是害怕。由於約瑟一直保持著他對神的敬仰和熱愛, 神也祝福他無論遭遇什麽,接著都是別人非常信任地授權給他管理,在波提汎傢,在監獄裏,後來管理整個埃及。給法老解夢的機會,讓約瑟等待了兩年,酒政把他給忘在監牢裏了。直到法老的夢無人能解。約瑟解夢后,娶了大祭司的女兒,生的第一個兒子瑪拿西,就是“使之忘了”。在這個點之前,約瑟對哥哥們賣他到埃及這個遭遇,内心是有怨恨和苦毒的,他並沒有在信仰價值觀的層面來看待這樣的遭遇。而當他在埃及娶妻生子了,他才從個人恩怨跳出來,倫理道德的層面他屬於在埃及安家立業了,而他並沒有繼續自己的怨恨,而是上升到信仰價值觀。在喊兒子名字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把過去忘了。最後雅各去世,哥哥們的擔心,他的表態,也是他已經把信仰價值觀放在爲人處世的一個基本準則,摒棄了個人恩怨和倫理道德。

雅各的偏心也是間接導致約瑟被賣的原因。利亞雖然給他生了實際的長子,也是他娶的第一位妻子,但是在他心目中拉結才是真正的妻子,所以在他衆多的兒子中,約瑟是心裏最疼愛的。這是雅各的個人喜好超過了信仰價值觀,所以他對拉結的放不下,最終給約瑟增加了哥哥們的嫉妒。拉結由於生便雅憫去世,雅各内心深處多少對小兒子有一點點的埋怨,所以擺脫不掉道德倫理的層面,對這個小兒子的愛遠不如約瑟,但是給這兩個兒子的愛是超過其他10個哥哥的。直到他離開迦南地,來到別是吧,向神獻祭禱告,神給了他異象,他這時才徹底放下對拉結的愛,而把對神的信放在最高層面,也是他自己信仰價值觀在對愛情的執著上的升華。得到神的應許,他才帶領全家去埃及看他最愛的兒子。

約瑟是在神揀選的重要人物中,跟神的交通最不明顯,基本沒有明示的一位。對照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處。現今的日子,神給我們的啓示遠不能跟雅各,以撒和亞伯拉罕相比,更不要說摩西了。如何保持一個持續愛主的心,約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不是神需要顯靈,給異象我們才相信。但是在經歷苦難后,約瑟如何看待神給的試煉,把自己在這些認知提升到信仰價值觀層面,愛人如己,原諒賣他的哥哥們,並善待他們。學會原諒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愛人如己,理解苦難就是化了妝的祝福也是我們每日的必修課。

創世紀中的法老和出埃及記中的法老

上面一開始的就介紹了約瑟當權時,法老是赫赫有名的Sesostris III。我們從法老接待約瑟時,首先讓約瑟剃頭、刮臉、換衣裳。説明這個法老是一位注重禮儀的君王,即使自己的夢是他着急要知道答案,但是所有的禮節和規矩依然是要一個流程執行完畢的。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禮儀在倫理的層面,必須注重儀表去拜見君王。接下來,法老接見約瑟,聼他解夢。法老强調“有神的靈在他裏頭,… 神既將這事指示給你,可見沒有人像你這樣有聰明智慧。你可以掌管我的傢”。這些話完全符合孔子所描述的一個明君的所作所爲。首先此法老尊敬約瑟的神,雖然他并不信仰此神。其次,他當衆誇贊約瑟有聰明智慧,也是跟上面有一樣在道德倫理層面。最後他當衆授予約瑟權力來管理埃及全地,説明他愛才也獎罰分明,用人不疑。依然還是在人本主義的層面來處理問題,始終跳不到信仰價值觀層面。將大祭司的女兒許配給約瑟,看似對約瑟的一份嘉獎,但是我們不知道是不是法老用祭司女兒作爲讓約瑟留下的一個策略?畢竟世俗的價值觀裏,男人娶妻生子就是成家立業,安心在法老手下好好給法老賣命。法老是一個在道德倫理層面很有修爲的統治者。在他可以接受的框架内,他做到了一個明君可以做到的一切。

約瑟在埃及黨丞相后70年去世,大約1810年。我們從Sesostris III的豐功偉績中,不難看出約瑟的貢獻。在饑荒的7年裏,很多土地不用一兵一卒就變成了埃及的管轄之地,人們繳納1/5的收成給埃及。這也加速了埃及領土的擴張和軍事的强大。也是約瑟的解夢能力間接成就了Sesostris III的成功霸主地位。有約瑟管理期間,國富民强。但是約瑟去世30年後,這個歷史上顯赫的第十二王朝走向衰敗。進入了一個不到100年的時間裏,從十三王朝到十七王朝的過程。歷史的記載也不清楚,國力衰敗,國家分裂。到十七王朝之後,埃及居然迎來了一個外族人Hyksos(公元前1630-1523)是亞洲地區的半游牧名族, 作爲他們的統治者,也是古埃及歷史上第一位外族人的統治者。這也爲後面,埃及法老苦待以色列人埋下伏筆。畢竟是他們不喜好的半游牧外族人統治了埃及,所以這種心裏的厭惡也就成就了摩西時代的法老有埃及的群衆基礎去苦待以色列人。統治者的道德倫理認知的上限也促成了埃及百姓的社會實踐中去管轄和苦害以色列人。從這些簡短的歷史中,Sesostris III的富庶和强盛也是因爲他在道德倫理層面的一個最高境界的回報。但是由於埃及人不信耶和華,而是由各種偶像崇拜,所以在沒有信神的重要大臣的輔佐下,埃及進入了混亂和分裂狀態。被外族人的統治也加深了埃及人對游牧和外邦人的厭惡,這也是為摩西帶領出埃及做鋪墊。

出埃及記的第一章中,新王起來首先是輿論導向民衆討厭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怎麽可能比埃及人多和强盛呢?而且製造恐慌“日後若遇什麽爭戰之事,就蓮和我們的仇敵攻擊我們,離開這地去了。”此新王把自己的對權力掌控不確定的恐懼散佈到百姓中,擬定一個攻擊目標,所以百姓也就盲從于新王的指示,苦害以色列人不自省。這種現象跟當今時代有不少相似之處。新王擔心自己的統治,扭曲迫害有信仰的以色列人。正如我們的統治者擔心聚會太多,有人利用聚會謀反,所以看見了燒十字架和毀教堂的社會實踐及每個執行任務的個人行爲。而且剛從國内出來的人即使在國外依然對信仰持有很多負面的理解,對信仰價值觀幾乎是沒有任何概念的。比如開車搶道,毫無謙讓的理念,這是連道德倫理都不要的少數行爲。

摩西時代的埃及王已經完全不是道德倫理層面的明君了,而是色厲内荏的暴君。他甚至爲了自己的安心,讓接生婆殺死新生男嬰的生命。這種個人行爲已經沒有道德倫理的底綫了,完全是自己的爲所欲爲。摩西的出場也奠定了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大環境,所有的因素都促成了此次遷徙的必要性。

從約瑟去埃及,到摩西領著以色列人出埃及,大約450年的光景。法老王從一個道德倫理層面最高的明君,到了一個幾乎沒有任何道德爲所欲爲的暴君。看看當今世界,美國選票作弊,中國迫害基督徒,而且統治者都控制媒體,說他們想讓說的話。我們作爲百姓中的一員,很容易跟摩西時代的埃及百姓一樣,苦待基督徒,討厭和遠離他們。盲從媒體,放棄自己的思考。在這個大的社會實踐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個人行爲,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思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