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 门训作业(曹杰)

路得记仅仅有四章的篇幅,所主要描写的不外乎是拿俄米、路得和波阿斯之间的三角纠缠,但其中所折射出的与“三大结构”的关系则耐人寻味。

在看过各位同学的作业后,让我难以下笔。原因是大家写的角度都非常全面且深入,我也实在拿不出什么新的内容,权宜之计只能以松散的方式去展开、折叠这三个人物的一些小细节,并交叉进行讨论。虽然没有严格按照结构去罗列,但每写一处我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点出与“三大结构”对应的关系。

先讲拿俄米,她的遭遇像极了现代版的韩剧:她出身一般、随夫出逃外邦躲避饥荒,先是丧偶而后又喪子。如同经文【得1:21】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 所言,拿俄米(甜)应该改名为玛拉(苦)才合适。如此飞来横祸,让她从本该抱孙遛娃、安享晚福的舒坦日子,变成无依无靠的寡妇劫后余生。我想,信心弱小的人也许早就转身离弃神了,因为从有限的肉眼所能看出来的,是丧胆者一片寂静的漆黑,是无信仰者心中没有回声之深渊;但拿俄米却默默承受、不发怨言,牢牢抓住神的应许。她深知道若不是出于神,自己连一根头发也不会掉,如同她的孙子所作的诗篇【诗39:9】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看来大卫是得到了祖母拿俄米的真传,学会忍耐与等待。

神不亏待义人,并且神的意念高于我们的意念:在结尾的第四章,拿俄米的遭遇得到翻转,甚至成为邻舍所羡慕的对象。【得4:14-15】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 与第一章的表述形成对比,也算是大团圆结局。拿俄米得而又失,失了再得——神让她的人生结局始终定格在“得”这个字上——不是得到今生的享受,乃是得到神永恒的救恩和荣耀。

现在说说刚才经文中提到的“爱慕你的那儿妇”:路得。在故事的前段,路得与婆婆拿俄米一样是个寡妇,失去了生活和情感的支柱。发生这等惨事,似乎并不算什么好的见证,至少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在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上,路得和嫂子俄珥巴并没有义务继续维系这段亲缘,拿俄米也好言相劝让年轻的儿媳再寻夫家,不要浪费青春。只有路得没有听婆婆三番五次地劝说她回本家,更没有放弃她的信仰,甚至发出如此激昂的宣言:【得1:16-17】[…]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在此看来,路得的信仰并不虚假,而且非常爱护自己的婆婆,不离不弃,决定与她相依为命。而俄珥巴倒是回去了,由此我产生出一个小疑问:虽然拿俄米是出于好心让两个儿媳回娘家再嫁,但是她也应该知道她们回去后的结果就是重新敬拜摩押的偶像啊!难道她没有办法在回到伯利恒后,为她们招募新郎(当然拿俄米之后确实用妙计让路得嫁入豪门,但在这之前她应该是没有想到的)?

我们还是讲回路得。路得虽然归信耶和华真神,跟随婆婆回到伯利恒,但她始终是外邦人摩押的后裔,律法书也是明文记载,【申23:3】“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她其实并不受以色列人待见,并成为当时犹太社会的弱势群体,寄人篱下,需要察言观色,努力融入当地社会。而路得还是个无依无靠的寡妇,真的非常不容易。在这个层面上讲,波阿斯对路得如此恩待,处处为她着想,顾全她的面子,实在难得。

拓展开来讲,路得的社会地位的突然转变有点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去到外国谋生/念书。你的身份意识被新的社会重新建构,你原来在本国是“大多数”,你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中国人或者亚洲人,一般你也不会这么去思考。但当你进入他者的社会,就自然会被列入“少数群体”当中,被迫要去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因为当地人民会用他们自己固有的框架去理解、想象你的存在,其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即使是在移民国家也如此。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大多源自相互理解的不足,或者我们不愿意去尝试理解那些“低人一等”的民族、国家。就像不少中国人看不起非洲人,压根不在乎他们,所以在年初疫情爆发期间,在广州许许多多的黑人被赶出自己的房子,流离失所一样,我们似乎没有把他们当人来看待。人是有人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力的,因为我们都是上帝创造的,我们都应该分享某种道德责任,去确保我们的生存权力不被践踏。就如下面两处圣经所言【林前12:13】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加3:28】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路得作为一名外邦女子,同样能够被以色列社会接纳,甚至成为主耶稣的家谱的一份子。因为我们都是信靠同一位神,受了同一位圣灵,那为何我们还如此区分彼此呢?

在第二章讲到,路得为了尽到自己的孝心,主动提出到田里拾遗穗,不怕以外邦人的低下身份示人,也不怕辛劳和炎热,以此赡养、报答拿俄米,堪称婆媳关系的典范,让许多现代人都羡慕不已。神做事也非常奇妙,路得因为这个工作的机缘巧合下遇到了未来老公波阿斯。【得2:11】波阿斯回答说:“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但其实波阿斯早有耳闻路得与拿俄米之间的事迹,他心中应该也是恋慕如此有贤德的路得。直等到他们两个相遇,波阿斯对路得格外的体贴和厚待就能说明一切。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拿俄米让路得主动靠近波阿斯的做法深感迷惑,对这种异域的文化风情有点水土不服。但等我再次仔细阅读,发现其实路得带回去的穗子能让拿俄米确认,波阿斯是喜欢路得的。出于对儿媳的爱,婆婆打算出妙计帮路得赢得金龟婿,也合情合理。但此处仍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路得与至亲波阿斯之间,存在一个更加亲的无名氏亲属,拿俄米应该是知晓的,但她似乎直接将他忽略,于以色列的律法和风俗都有所不妥。

但人的缺陷和软弱有上帝的全能和恩典来补足。当路得听从拿俄米的吩咐去亲近波阿斯的时候,正直的波阿斯并没有苟合行淫,乃是先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路得负责,考虑非常周全与得体。于是就有了第四章开头所描述的,波阿斯在公开场合,请了见证人来开展这个以色列传统中的“买赎”文化,【申25:5】“弟兄同居,若死了一个,没有儿子,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她丈夫的兄弟当尽弟兄的本分,娶她为妻,与她同房。这其实也有点像潮汕家庭的“过契”。我倒是认识一个潮汕阿叔,年过半百无儿无妻,于是他的大哥把自己的女儿过契给他,从此那个女生就成为这个阿叔的女儿,也就不认血亲为父母了。阿叔对这个女儿也视为己出,关怀备至。如果说波阿斯的这种“买赎”行为更接近一种伦理的责任和义务,那主耶稣的救赎则是宇宙的最大奥秘,以无罪的圣洁地位替罪该万死的世人流血舍身,令人无法测透。

同样难以理解的是主耶稣的家谱,有许多并不光彩的结合:犹大与他的儿媳他玛生下法勒斯和谢拉;撒门与妓女喇合生下波阿斯;波阿斯与摩押女子路得生下大卫的祖父俄备得;大卫与乌利亚之妻拔示巴生下所罗门。圣经并没有刻意隐瞒,反而从中让我们学习到许多神做事的原则,使我们可以超越世界的伦理道德与人的行为,使我们可以理解神的心意。

一句话总结,拿俄米的忍耐值得称颂,路得的信救了她和她一家,波阿斯的正直成全了一段旷世姻缘。(肚子好饿要去做饭,被迫虎头蛇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