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结构来看《路得记》—–李虹

《路得记》在圣经中,算是旧约中狠短的一卷书。整卷书都未曾写一句清楚阐述关于神的旨意的话语,但用三个结构来多次读这卷书所看到的却是别有洞天。在这卷短小、人物也不多的书卷中,蕴含着神很多的心意,细细数算,油然而生的是对神慈爱的敬畏。

一、《路得记》时代神选民的信仰境况:

1.离弃神

士21:25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以色列的王本应该是耶和华独一的神,从亚伯拉罕一人而生出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在被神看顾出埃及过红海赐下无数神级奇事看顾的百姓,靠神赐下的得胜进入应许之地后,神在西奈山赐下的诫命已经不是神的百姓行事为人的标准,各人按着自己认为对的而行。

  1. 违背神的命令:

《士师记》3:5-6以色列人竟住在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间、娶他们的女儿为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并事奉他们的神。

3.人在罪中一代胜过一代的堕落

路得的丈夫以利米勒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运动中做了一件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因为粮荒离开伯利恒去可以得粮的地方,但他却去到了摩押地。

《申命记》23:3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摩押人是神在旧约中明确指出不可进入耶和华的会的外邦族群。而路得和丈夫以利米勒做了违背神命令的选择,不仅仅是和众百姓一样去到外邦人的地,而且还是摩押这个神咒诅不可进入神圣殿的族群,并且让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

从约书亚的时代到士师时代不过百年时间,耶和华的使者在波金对百姓说话发出警告,百姓

在波金所发出的哭声似乎余声还在耳边,神选民信仰的境况却堕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让人

唏嘘。

二《路得记》人物的信仰状况

自己认为对的是什么呢?在《路得记》中的几位人物我们可以具体看出人按着自己认为对的任意而行会是在信仰价值、道德伦理、社会行为三个结构层面的哪个层面。

我们来细看一下在士师时代中路得记这样几位中心人物:

以利米勒:路得的丈夫,以利米勒希伯来原文为“我的神是我的王”,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也是在耶稣的出生地,蒙神拣选的应许之地。在饥荒来临的时候,这位身为一家之主的人离开伯利恒去到摩押,这是拜偶像的外邦人之地,也是神咒诅之地,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娶了外邦女子,这是神在旧约中一再警告不可行的。以利米勒这样做的出发点在圣经中并未做任何描述,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一个叫“我的神是我的王的“人在饥荒中带着一家人离开了,结局是自己和两个儿子都死在了外邦的摩押地。我只能猜测或许他在饥荒中无法忍受看着自己至亲的人缺乏挨饿,即使是这样的动机,也只是停留在道德伦理层面而导致的各人行为,而不用猜测的是他必定没有信靠他的神,否则他不会选择用离开这样决绝的方式。

拿俄米:第一,拿俄米跟随丈夫一起离开后,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只剩下她自己和两个儿妇,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是因为她听到的是神赐粮食给百姓,因为饥荒离开的拿俄米和两个儿妇决定回去是因为粮食而回,拿俄米的行为并非是信仰价值层面的。

  1. 当三个人决定归回伯利恒时,拿俄米口中虽是对两个儿妇说着”愿神恩待你 们”、“愿神使你们得平安”,却要两个儿妇离开自己留在摩押地的娘家,原因是她顾怜两个儿妇跟着自己回去后按着以色列的传统不能再嫁人,这样的行为还是表明她所做的是在道德伦理层面。
  2. 拿俄米回伯利恒后说自己不再叫拿俄米(“甜”),而要叫自己(“苦”),  

并说: “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拿俄米并没有在士师时期经历神的管教,她离开后对神的认知还还只是停留在听说神恩待自己的百姓,所见的只有自己离开后所受的苦,她对神是心存抱怨的,她在自己的信仰层面无法认同神的恩惠。

  1. 拿俄米促成路得的婚事时对路得所说的是:“女儿啊,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 

之处,使你享福吗?”拿俄米回到伯利恒,借着路得领受了波阿斯从神来的恩惠,也没有要寻求神的认知,只是因着她在伦理道德层面对路得的顾念,盼望路得享福,有食物而不挨饿,这是促成了路得的婚事起因。

路得:路得不愿意离开婆婆拿俄米并不是在信仰层面,而是在道德伦理层面,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当另外一位儿妇离开拿俄米时,路得没有离开,是因为“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路得记1:14)”,而从路得回伯利恒后所行的,她得到食物后总是带回给婆婆拿俄米,可见路得顾念她年纪已老的婆婆,不忍心她孤苦伶仃的一人回去,定意要陪伴拿俄米照顾她。在波阿斯的田中拾取麦穗,波阿斯对路得说不要往别人的田里去,路得感谢波阿斯,问他为何自己一个外邦女子在波阿斯面前蒙恩,波阿斯赞许路得的也是她在丈夫死后离开父母和本地,到不认识的民中向婆婆所行的。

波阿斯:这是《路得记》的几位中心人物中唯一一位在信仰、道德伦理和各人行为三个层面

达成统一的一位。从他恩待路得在自己田中拾取麦穗,要求自己的仆人留些许麦穗给路得,

他对路得的恩慈的言语和肯定,他礼待半夜躺在自己脚下的路得,也礼待让路得这样做的拿

俄米,最后他按着神所定的习俗在城门口,和长老们及路得更至亲的亲属定夺娶路得的所言

所行,都表明这位大财主波阿斯敬畏神也恩待人。

三.从一个失败的士师时代宣告即将进入的君王时代

《路得记》的士师时代:

士师记中是神兴起士师治理神百姓的年代,整个《士师记》读起来相当的让人泄气,百姓需要神不断的兴起环境和仇敌的管教中,才会在神兴起的士师带领下再一次学习认识神。即便神如此看顾这群不不寻求神的百姓,百姓最后却拒绝神这样的治理,这也呈现出士师时代神百姓在信仰层面的失败。

在《路得记》中,引发这个故事的路得和丈夫以利米勒,他们一家成为所在的时代的代表而不是个案,让人惊讶人怎么可以如此快速的离弃一再向他们显现的神,这一家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人是如此背离神。

《路得记》最后以家谱为结尾,却只记载到大卫而止,也预告着士师时代即将结束,即将要进入的君王时代。

而进入新的时代的是否可以意味着神百姓不再失败?

《路得记》后的君王时代:

士师时代的最后一位士师是撒母耳,神的百姓在经历整个士师时代后,在撒母耳面前求的不是神而是要一位王治理他们,因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外邦一样有王治理他们。神按着百姓所求的兴起君王时代,在第一位君王扫罗的失败后,又兴起大卫王。

然而到列王时代的后面,是神差遣众先知,每日从早起来,切切告诫百姓当听从耶和华的话 ,无奈百姓却不听从,随从自己的顽梗的恶心去行,以致最后百姓因为悖逆被掳到巴比伦,宣告君王时代神百姓信仰层面的失败。

四、不可抗拒的恩典

  1. 拿俄米的归回:拿俄米不是因为顺服寻求神而归回,因为他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于是他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从拿俄米在外邦摩押地可以听着神悦纳百姓的信息就可以看到,神也没有撇下这个因为离弃神自己而离开的孩子。即便这个孩子不是因为寻求神而归回,神依然为拿俄米存留慈爱,看她如同那回头寻找父亲的浪子一样。
  2. 路得的归回:路得这个出生在被神咒诅永不可进入神的殿中的摩押族中的一位女子,神却在大卫的族谱中为她预留的蒙祝福的位置,并且是被高举为大卫的祖先。而耶稣基督从大卫的后裔而出,在君王的族谱中为外邦人所预留的这一位置,也预表着耶稣基督走上十字架是担当全人类的罪孽,主的救恩是完全的,得胜的君王耶稣基督掌管全地成为至高的权柄。主要拯救的是万国万族,外邦人不再是不能进入圣殿被咒诅的民。旧约时代人虽然完全的失败,而神主动与在伊甸园就完全堕落的人所立的约却不会废去。并且,当神赐下他的独生子,是要让完全堕落的人因着我主我神的拯救和怜悯,不仅仅是可以进入圣殿,还要因主宝血的洁净,在神所赐下的圣灵引领下进入至圣所,在父的施恩宝座前得享以马内利的主的同在。
  1. 唯独基督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堕落的本性无法靠着自己得着回转的道路。而耶稣基督是唯独的拯救,因为主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主耶稣就是真理的本体。

从《路得记》中的波阿斯身上,我看到这个人因为顺服,可以被神使用成为祝福路得和拿俄米的器皿,就如同神使用顺服的约瑟拯救以色列的一家。

无论是顺境中的波阿斯还是困苦中的约瑟,能够顺服主的权柄和旨意,才能成为神手中完成神旨意的器皿。

在我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我是否是神手中顺服的器皿可以被神使用祝福别人的人?

在我所处的世代中,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的堕落是没有的改变的走向更加败坏。

神在我的身上又有怎样的计划是要我用顺服去回应,让神的旨意可以成就?

若是看自己,这荣耀的目标岂是我所能及的,就是想一想也会觉得可怕。

唯有定睛仰望那位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耶稣,当主的呼召临到,无论是神的选民亚伯拉罕和波阿斯,还是离开的拿俄米和外邦被咒诅的小女子路得,都可以在神伟大的救恩计划里有份。

当主耶稣架着云再来时,地上的万国万族都要来敬拜我主我神,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拯救成就的时候,也是神公义审判全地的时候。

愿主怜悯我,让我可以因为他的怜悯慈爱临到我可以用顺服来回应主的救恩,让我所盼望的是主再来的荣耀,扶持我一生的脚步不离开他。

                                                       2020.11.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