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三结构 分析路得记(何钊)

1. 前言

我信主以后有段时间比较迷惑,因为那段时间里总觉得干什么都没有动力了。我甚至一度怀疑 基督信仰让我变懒惰了,因为信主以后,觉得以前的梦想和追求对自己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其实我以前是非常懒惰的人,我所有的能量都在个人的追求和社会行为与我肉体的软弱 相互厮杀中消耗干净了,因为我看问题的结构是混乱的,就感觉胸口有一团情绪在驱使我做一些事情,毫无喜乐。我信主以后,很多时候也是凭着感觉在做事情。

牧师这次让我们从 信仰价值观,道德伦理,社会运动和个人行为 三个结构上来看事情,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像瞎眼的被医治了。原来我们的个人行为 是被信仰价值观,道德伦理 和 社会行为和个人实践所牵引的,当这些东西的牵引大过我们的惧怕时就会体现在我们的个人实践上了。

2. 定义

我们先来尝试给这三个结构下一个定义,再来应用这三个结构 来分析路得记。

  • 什么是信仰价值观(参考/1/),以我们的信仰为标准 来判断指导约束我们的行为观念。
  • 什么是道德伦理(参考/2/,/3/),一群人或者一种文化所认可的所有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
  • 什么是社会运动与个人行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偏向 和 我们周围人和我们自己的行为。

三个结构之间的联系是,信仰价值观能够影响我们的道德伦理,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运动与个人行为。道德伦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运动与个人行为,但是这种影响远远被弱化。社会运动与个人行为,能够最多被影响的是信仰价值观,人的私欲,还有魔鬼的试探。道德伦理对它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人和社会的约束是非常有限的。

当用这三个结构来分析路得记的时候,看到原来神把对以色列民 和 外邦人的拯救计划隐藏在了这么一本篇幅很短的章节里面,感叹圣经真的是一本奇妙的书。

3. 路得记分析

3.1 路得记1:1-5分析

这里讲到当社会运动和个人行为 超过自己的信仰价值观的时候,以利米勒一家人的选择。当饥荒来临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离开神的应许之地,去到摩押地,并且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为自己招来上帝的咒诅。所以以利米勒 和 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摩押地。

依据

之所以说 以利米勒一家人是因为社会运动 和 个人行为选择去摩押地 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信仰价值观,依据是 路得记1:6节 和 13节。‘神眷顾他在犹大的百姓’ 看出有很多神的百姓因着信仰选择留在犹大地。‘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 看出他们选择离开应许之地 到 摩押地 是不讨神喜悦的。

洞见

这里看到,因为以利米勒一家人的背叛,让摩押女子 路得 和 俄珥巴有了得救的机会。我们作为外邦人,因着以色列民的悖逆,我们能得到救恩的机会。这也是神对外邦人施行拯救的计划。

3.2路得记1:6-13分析

这里讲到拿俄米的信仰价值观 开始大过 社会运动和个人行为的影响。拿俄米看到耶和华开始眷顾他的百姓 也反省到自己家里受到咒诅是因为背离耶和华,她开始苏醒过来,要选择回到神的应许之地。

依据

这里的依据是 路得记1: 13节,‘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

洞见

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联系到以色列1948年的复国现象。以色列亡国以后,以色列人长期出于四处漂泊被欺压的状态,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开始有小型的回归潮,1881年开始有大规模的回归潮,1896年西奥多赫茨尔发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04-1914年,约有四万犹太人返回定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出现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1933年,纳粹上台后,引发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直到1948年以色列复国。(参照/4/)

这些都可以看出以色列人信仰开始复苏,信仰价值观开始主导他们的生活。我们也可以预见,以色列复国后,接下来要做的是要重建圣殿,恢复与神的关系。

3.3路得记1:14 – 2:23分析

这段经文给我们展示了,外邦人通过对神的信心 蒙 神悦纳的图景。

路得记1:14-18,这里有一个对比,路得的嫂子 因为社会运动和个人行为的影响,选择了离开拿俄米,而路得因为信仰价值观 选择了和拿俄米 还有拿俄米的神 至死不分离。

路得记1:19-22,这里拿俄米个人的情绪 大过了 信仰价值观,对耶和华神起了抱怨。

路得记2:1-23,路得因着信仰价值观,选择冒着被人歧视的风险出去别人的田间拾取麦子,她也因此蒙了耶和华的恩惠。

依据

路得记2:11-12。‘波阿斯回答说: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洞见

我们看到,亚伯拉罕被称为信心之父。他领受上帝的呼召,离开父家,去到上帝要他去的陌生的地方。我们今天的信徒不也是面对这样的呼召吗?离开我们的文化,老我,去接受一个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的信仰,去接受我们以前从来不认识的耶稣基督为我们的主,这也是我们蒙神悦纳的原因。因信成为神的儿女。

3.4路得记3:1-15分析

路得记3:1-7,拿俄米的信仰价值观 超过了 自己的道德伦理,她可能认识到把路得许配给波阿斯是神的心意,所以她选择让路得去亲近波阿斯。

路得记3:8-15,波阿斯因为道德伦理,选择不与路得亲近,让她先去找一个更加近的人。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波阿斯就违背了信仰价值观,因为神没有直接告诉他要娶路得,只是此刻波阿斯的选择是因为犹太人的传统道德伦理。

路得记3:16-18,路得和拿俄米 因为信仰价值观选择了安静等候。

依据

路得记3:18节。拿俄米表现出了对神成就 路得和波阿斯的旨意 极大的信心。

洞见

彼得和保罗,他们领受神的异象,要向外邦人传福音。因着他们的领受 冲破了犹太传统的限制,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他们被当时耶路撒冷基督徒所排斥和不理解。现在,我们外邦人基督徒依然没有被以色列人所接受,但是我们因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因着对神话语的信心,我们安静等候,和以色列民在耶稣基督里合一的那一天。

3.5路得记4:1-12分析

路得记4:1-8,拿俄米的那个至亲 因为个人的私欲 选择了 不娶路得,成就了波阿斯和路得的联合。

路得记4:9-12,波阿斯因为信仰价值观 选择了娶路得。

依据

路得记4:6,那人说:‘这样我就不能赎了,恐怕于我的产业有碍。’这里看出,这人的选择是因为自己的产业。

路得记3:10-11,这里波阿斯对路得大加赞赏,相信这里他感受到圣灵的感动,对路得有爱慕之心。

洞见

耶稣基督因着犹大的出卖,被钉上十字架,成就了神的工。也因着以色列民不肯领受耶稣基督就是他们的弥赛亚,从而让外邦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教会,成为耶稣基督将来要迎娶的新娘,蒙受救恩。

4. 总结

路得记4:13-22,是对整个路得记的一个完美总结。这里,我们看到神通过让波阿斯迎娶路得,使得拿俄米没有断后,也因此激励以色列人发愤,从而来称颂耶和华,在拿俄米的后代当中产生以色列历史上最讨神喜悦的君王 大卫王,从而让神的国复兴。

依据

路得记4:14-15节 和 罗马书11:11-15 ‘11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12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13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14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15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洞见

这里,一幅 神 对以色列民和外邦人的拯救计划图景就展开在了我们的面前。

参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