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三结构 分析路得记(何钊)

前言

我信主以后有段时间比较迷惑,因为那段时间里总觉得干什么都没有动力了。我甚至一度怀疑 基督信仰让我变懒惰了,因为信主以后,觉得以前的梦想和追求对自己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其实我以前是非常懒惰的人,我所有的能量都在个人的追求和社会行为与我肉体的软弱 相互厮杀中消耗干净了,因为我看问题的结构是混乱的,就感觉胸口有一团情绪在驱使我做一些事情,毫无喜乐。我信主以后,很多时候也是凭着感觉在做事情。

牧师这次让我们从 信仰价值观,道德伦理,社会运动和个人行为 三个结构上来看事情,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像瞎眼的被医治了。原来我们的个人行为 是被信仰价值观,道德伦理 和 社会行为和个人实践所牵引的,当这些东西的牵引大过我们的惧怕时就会体现在我们的个人实践行为上了。

定义

我们先来尝试给这三个结构下一个定义,再来应用这三个结构 来分析路得记。

  • 什么是信仰价值观(参考/1/),以我们的信仰为标准 来判断指导约束我们的行为观念。
  • 什么是道德伦理(参考/2/,/3/),一群人或者一种文化所认可的所有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
  • 什么是社会运动与个人行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偏向 和 我们周围人和我们自己的行为。

三个结构之间的联系是,信仰价值观能够影响我们的道德伦理,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运动与个人行为。道德伦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运动与个人行为,但是这种影响远远被弱化。社会运动与个人行为,能够最多被影响的是信仰价值观,人的私欲,还有魔鬼的试探。道德伦理对它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人和社会的约束是非常有限的。

路得记分析

路得记1:1-5,这里讲到当社会运动和个人行为 超过自己的信仰价值观的时候,以利米勒一家人的选择。当饥荒来临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离开神的应许之地,去到摩押地,并且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为自己招来上帝的咒诅。所以以利米勒 和 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摩押地。

路得记1:6-13,这里讲到拿俄米的信仰价值观 开始大过 社会运动和个人行为的影响。拿俄米看到耶和华开始眷顾他的百姓 也反省到自己家里收到咒诅是因为背离耶和华,她开始苏醒过来,要选择回到神的应许之地。

路得记1:14-18,这里有一个对比,路得的嫂子 因为社会运动和个人行为的影响,选择了离开拿俄米,而路得因为信仰价值观 选择了和拿俄米 还有拿俄米的神 至死不分离。

路得记1:19-22,这里拿俄米个人的情绪 大过了 信仰价值观,对耶和华神起了抱怨。

路得记2:1-23,路得因着信仰价值观,选择冒着被人歧视的风险出去别人的田间拾取麦子,她也因此蒙了耶和华的恩惠。

路得记3:1-7,拿俄米的信仰价值观 超过了 自己的道德伦理,她可能认识到把路得许配给波阿斯是神的心意,所以她选择让路得去亲近波阿斯。

路得记3:8-15,波阿斯因为道德伦理,选择不与路得亲近,让她先去找一个更加近的人。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波阿斯就违背了信仰价值观,因为神没有直接告诉他要娶路得,只是此刻波阿斯的选择是因为犹太人的传统道德伦理。

路得记3:16-18,路得和拿俄米 因为信仰价值观选择了安静等候。

路得记4:1-8,那个至亲 因为个人的私欲 选择了 不娶路得。

路得记4:9-12,波阿斯因为信仰价值观 选择了娶路得。

参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