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牧师所说的,这三个层面是我不熟悉的思考范围,经过牧师三堂课的讲解,我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尝试用所学习的体系来分析主耶稣的价值观,道德观,个人以及社会实践。
一. 价值观
价值观是来源于信仰,信仰来自于唯一真神的启示和主权。希伯来书一章三节说,他是神本体的真像。同时他也是完全无罪的人,在耶稣的价值观当中,体现了完全的神性和完全无罪的人性。
1.从小以神的事为念
对他价值观的第一次描写,我想应该是他12岁的时候在圣殿,那是他父母过了三天没有找到她,看到他在圣殿当中,一面问教师,一面听。路加福音二章49节记载他对父母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而这句话却是他的父母,这样的成人们,所不能明白的。
2.活着不光是靠食物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起增长。但是他的成长并不是单靠着食物,他知道自己活着是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话。因此在他受魔鬼试探时,没有犯亚当夏娃犯同样的罪。
3.成就神的意思
在上十字架以前,耶稣在橄榄山上祷告,他说如果神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他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但是完全顺服神以致死。(路加福音22章43节)
4.死前将灵魂交于神
在路加福音23章,14节中说,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以上是他一生的价值观轨迹。
4.饶恕和慈爱
他在十字架上临死之前,他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章34节)他复活以后对背叛他的门徒,没有指责,而是在岸上生好火和烤好鱼,等他们过来吃早饭,用爱向彼得托付重任。
5.公义和圣洁
在他心中,公义和圣洁是第一位的,他曾说过,倘若你一只眼睛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来丢掉,你只有一只眼睛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眼睛被丢在地狱的火里。
6.荣耀
在约翰福音12章22节中,他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他认为荣耀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成全神的心意,不是像法利赛人那样图人的夸赞。
7.谦卑
在他进耶路撒冷,准备上十字架的时候,这样尊贵的拯救者,竟是谦和骑着驴进城。在他医治瞎眼人的时候,首先问的是这个人的需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保罗也曾说他本来是神,却取了人的谦卑形象。
以上是他价值观的一些具体表现。
二. 道德和伦理观
作为神的选民,以色列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因为人的罪,两者发生了偏离。耶稣明确的告诉他们,什么是神的选民该有的道德伦理,并且进行了纠错,他们偏离价值观的道德伦理,重新归位。
1.不被细节所拘泥
法利赛人曾经指责耶稣和他的门徒不禁食,他的门徒吃饭不洗手,甚至在安息日摘麦穗吃。但是耶稣认为,这些细节都不是道德和伦理的重点。他甚至去撒马利亚,主动和打水的妇人说话,这也不是一个拉比应该有的正常行为方式。
2.直指德伦理的核心
对以色列人来说,道德伦理的核心是律法,在马太福音五章17节中,耶稣也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他再次重申了伦理道德的核心。
3.提出律法的总纲
因为一些情况,人没有办法遵循律法当中的每一条,耶稣提出了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当中的第一,并且是最大的。其次就是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让人们在内心的敬虔当中得自由。他也在马太福音五章27节到30节,教导我们要重视内心的敬虔,这既是律法,也是道德和伦理的核心。
4. 用信仰超越血缘的伦理道德
耶稣是顺服自己父母的,他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了约翰. 在马太福音12章50节中,他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5.用信仰超越犹太人的道德伦理
当时的犹太人是看不起税吏,把他们看成是犹奸。耶稣是到撒该的家中,和他一起吃饭。
6.有信仰超越一般人的伦理道德
在一般人看来,妓女是一个非常羞耻的职业,是耶稣和她们一起坐着吃饭。
7.用信仰超越种族隔阂
最典型的是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关系。他曾经讲过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自己也到撒马利亚人的驻地,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等待打水的羞于见人的撒玛利亚妇人,将生命的活水赐给她。
6.让人看到自己道德伦理的亏缺
法利赛人,假冒伪善,虽然是律法的师傅,但是自己不爱神,不爱人,耶稣称他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马太福音23章27节)
而在犯奸淫的妇女面前,他说如果你们有人没罪,就先用石头打她,让试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判这个女子的人,看到了自己在伦理道德上的真相。
耶稣指出了每个人在道德上的真相,并且给了每一个人悔改的机会,让人明白道德和伦理是根于信仰。
三. 个人和社会实践
从30岁开始,他的个人实践都是参与到社会当中。
首先战胜了人类的仇敌–魔鬼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对他大的诱惑。在开始服侍以后,便以色列各地,治病赶鬼宣扬福音,而这一切都是神给他的使命。
他执着于神的使命,对此以外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执着。
1.没有投入到以色列人的民族独立
当时以色列人被罗马人统治,在耶稣进耶路撒冷城的时候,人们在民族解放上对他充满了希望,甚至是使徒也问他什么时候拯救以色列人。是这个不是他的使命,以致奋锐党人犹大对他心存失望。
2.没有因为社会地位和法利赛人合流
和法利赛人同流合污,具有经济上也有权利上的好处,但是他不求人的这些荣耀,以致法利赛人心生嫉恨要杀掉他。
3.拒绝被人拥立为王
约翰福音六章14节和15节中说,众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来到世间来的先知。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国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约翰福音18章36节)
因为耶稣在价值观上的敬虔如一, 在审判的时候,父将审判的事全交给子,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这是他终极的社会实践。在他来说,价值观,道德伦理,个人实践和社会实践是完全统一的,一切都来源于神的意思。
耶稣是我们的主,在这三个方面,我们都要效法他。尤其是我们的道德和价值观不能错位,政治偏好,民族感情,个人情绪不能取代价值观。
参考资料
圣经和合本,以及对牧师平时门训教导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