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假如拉撒路的呼召临到你,你愿意吗?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吗?
我想这个问题我已经问过自己无数遍了。我过往的日记本里,无数次写过,“如果你注定要平平淡淡地过一生,那么我接受……”,“如果我失败了,并且一败涂地,那么我接受试错的成本,但求祢至少让我的内心不被摧毁,即便在属世的层面我一败涂地,但至少我的内心成长了…”,“我希望在自己的生命的终点的时候,即便自己一生窘迫,但在生命终点的时候,自己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没有懒惰,没有放纵,我尽力了。’”
准备好了吗?我想我早就准备好了,因为我在很小的年纪时已经学会不抱怨,不服输。不抱怨,因为抱怨没用;不服输,因为贫乏之下遭受到的人情冷暖时不时地刺痛你的神经,不能也绝不服输。
可是我又从不曾准备好。在自己成长的路上,自己一直都在暗暗咬紧牙关跟自己较劲。我的接受只是被动接受,用心理学的方式给自己减压,否则我会被压力吞没。我真的准备好了吗?没有,我从未真正准备好,把生命的主权交在神的手里。我所有过往面临挑战克服短板过程中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挣扎正是源于此。当然努力改变,克服弱点本身就是苦的,这些苦必不可少,可是因压力而来的紧张、焦虑、挣扎和痛苦本可以不那么多,那么重。
什么叫拉撒路的呼召?
我想是不抱怨出身,不抱怨命运,接受现状,然后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走邪门歪道。我的接受和不抱怨多少有些被迫无奈的成分,离上帝的标准还缺一份心甘情愿。因为不是心甘情愿,所以生命里会徒增很多挣扎和痛苦,缺少该有的喜乐和平和。
贫乏不全是坏处,贫乏让我更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节制。在这样的贫乏里,父亲几十年所活出的样子,成为我的榜样,是我过往生命中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在各个方面他是我的榜样,我的标杆。在这样的贫乏里,一家人培养起的厚重的感情,成为我漂泊在外最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
为自己划定的三层境界
最近想清楚一件事情:人生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活在私欲和利己主义里,为自己而活;第二层,活在利他带来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中;第三层,为神而活。
不少人穷其一生没有完成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的转换,活在私欲和利己主义中,为自己而活。这样的价值观,当其生活一直处在物质不被满足的时候,看起来并无分别,因为每个贫乏的人无论境界如何,都只是疲于奔命努力工作讨生活。但如果有一天物质层面满足了,一旦财富和地位加持,如果不完成第一层到第二层的转换,人就很容易迷失甚至被摧毁。不少星二代、富二代就是因为物质太丰富了,阻碍了他们建立生活的价值感和意义感。还有一些曾经出身卑微的人经历打拼终于实现了财务自由,却慢慢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自己可能还因得来不易有所节制,但子女就完全不管这个,放飞自我了。此外,这种价值观的驱动力是有限的,人或是因着不安全感,因着恐惧,因着仇恨,因着贫乏而努力上进拼搏,这样的驱动力是不够长久的,人的物质需求标准一旦达到,这样的驱动力就会慢慢失灵,后续如果一旦财富和地位加持,更是危险。
于我,因不安全感而带来的驱动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运行得还算不错。因为这段特别的生涯,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人生路径是清晰的,目标任务清楚,方向明确。这段时间,这种危机感驱动模式会运行得不错甚至更好。不过硕士博士开始,当自己在为自己预设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吃力的时候,当自己不能再按这个赛道继续走下去的时候,仿佛面前有很多路又仿佛没有路,因为自己了解的只有这条自己熟知的路,自己开始发现过往的驱动方式慢慢不灵了。当自己在思考自己是不需要换个赛道的时候,当自己开始去思考和寻找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思考自己人生的使命感和意义感的时候,自己慢慢开始意识到其中的问题。
危机感驱动的根源还是在为自己而活。当然对于我,如果只是为自己而活,我不用这么逼自己,可能我早就和身边的同学一样找份工作,谈份恋爱买房结婚生孩子了。我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还有家人无私的爱给我无穷的力量,我对他们担负有责任。他们所经历和忍受的都曾不断地激励着我,当我面临挑战的时候,当我面对难处想要退缩的时候,当我无力挣扎的时候。
当人为利他而活的时候,人才是更有力量的,正如我的父亲,他人生中吃过太多的苦,有太多的隐忍,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三个懂事年幼的儿子,他的人生不再仅仅是他自己的。是什么给我力量呢?除了危机感,我想是爱,是我的家人。我知道我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还有他们,还有他们榜样的力量。信仰是有给我力量,只是很多时候,我觉得上帝住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而家人离我更近。为自己而活,人的力量是不够强大的,甚至不足以帮自己抵挡懒惰、物欲和肉欲的诱惑。而为他人而活,担上使命感、意义感和价值感的时候,人则更加强大,力量也更持久。
因为过往我所受到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带给我的都是不安全感驱动——如果你不努力就没有好的工作,没有的好的收入,没有体面的社会地位,甚至没有办法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另一半。而真正的驱动是意义感和价值感驱动,国外教育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而国内教育做得很烂甚至故意忽略。最近两年我的压力和迷茫正是源于此吧,我正在完成这个转换之中——找到自己兴趣点、意义感与这个社会交叉的点,选择一份自己喜欢并能养活自己的职业。然后好好工作,好好打磨自己,这是我当下要做好的事。
从利己为自己而活,到利他为他人而活,这是更高的人生境界。因利他带来的结果往往又更好地利己,源于利他最后却更好地成就了自己,因为人是不能离开使命感、价值感和意义感而活的。这是一个奥秘,生活中不少有智慧的人想必一定很清楚这个道理,正如比尔盖茨不是坐享荣华富贵,而是多年来辛辛苦苦做慈善事业;Bloomberg老爷子不领工资干纽约市长,然后70多岁高龄还要烧钱选总统……
但这不是终点,我想更高一层的境界是为神而活,正如保罗牧师一样。我不确定自己能否走入到这一层。我目前正处在第二层,我不再是为了金钱名利地位而活,而是我在不断探索提高自己,我希望自己活明白,不是活在不安全感之下,不再是活在利己主义里,而是活得有价值感和意义感。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进入到第三层,这个也要看我后续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与神的互动经历。我不排斥为主而活这个更高的境界,但也不刻意拔高,等它自然生长。
不过首先我要做好的是眼下的事情,并且不断找到自己生命对于他人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活在一个利他的层面,这个他有我自己的家人,有自己未来的爱人孩子,有自己工作所面对的人群,教会里所服侍的对象等。有为神而活的成分,但不完全是为神而活。
很多人一生甚至都没有完成从利己活在私欲里到利他的转换,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会做出很多荒谬的事情,活在私欲里,活在不安全感和恐惧里,活在仇恨里,这样的驱动力大都不够长久;唯有活在意义感和使命感的驱动力下,这样的力量才是更强大的;但唯有为主而活,这样的生活才是张弛有度,不折腾,最有意义的,这样的人生纵然有苦难,但内心会是轻省的。
写到这里,我想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为主而活,不再是为自己。这样真的就能做到像保罗那样,即便身处牢狱还能写出“我知道如何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时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4:12)”的从容和平安。
题外话
牧师不用担心我会沉迷于金融,钻到钱眼里。我只是很喜欢金融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判断力,以及对人性的了解和把握,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下注埋单,而不是靠投机或者赌徒心态挣钱。我没有考虑以后专职做金融,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吸引我的是对信息处理的认知、判断能力和对人性的把握,这个很有魅力。当然也有为了未来,自己财务自由以后,需要理财,学习一些知识够自己理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