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020
如果在圣经软件上直接搜索“悔改”这个中文字,第一个出现也是唯一一个出现在旧约的耶利米书8:6。
【耶8:6】我留心听,听见他们说不正直的话,无人悔改恶行,说:‘我作的是什么呢?’他们各人转奔己路,如马直闯战场。
顺藤摸瓜找到相应的希伯来原文:
5162 nacham {naw-kham’}
字根型; TWOT – 1344; 动词
AV – comfort 57, repent 41, comforter 9, ease 1; 108
1) 遗憾, 安慰自己, 懊悔, 惋惜
1a) (Niphal)
1a1) 遗憾, 怜悯, 同情
1a2) 遗憾, 悲伤, 极度忧伤, 后悔
1a3) 安慰自己, 得安慰
1a4) 安慰自己, 使自己舒坦
1b) (Piel) 安慰, 使舒坦
1c) (Pual) 得安慰, 得舒坦
1d) (Hithpael)
1d1) 遗憾, 同情
1d2) 悲伤, 后悔
1d3) 安慰自己, 使舒坦
1d4) 使自己得舒解
如果按照这个原文的字查找相应的经文的话,就能找到更多了,如创5:29中的“得到安慰”;创6:6中的“耶和华后悔造人”;创27:42中以扫想“报仇雪恨”,要得“安慰”。
如果查找新约的希腊原文,它的含义就更加接近中文的“悔改”,而且似乎更加强调行为的转变,就是“悔改”中的“改”。而希伯来原来似乎更强调“悔”这个态度。(这里我是乱讲的,猜的,没有具体证据,因为我也不懂原文,只是我的感觉哈哈)
人要悔改,就必须知道自己错了,否则改什么呢?所以罗马书第五章中论到,神让摩西颁布律法,就是让人知道自己有罪。(【罗3:20】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而犯罪就要受到神的审判,就得死,与神永远分离,这是神公义的属性决定的。(经文略)现实生活中,大人会告诫小孩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社会中有法律和公序良俗规定人的行为,如果一旦触犯了,就要受到相应的后果。所以不管是在俗世还是从属灵看来,都必须有一个东西存在,来让人查验自己的行为和心思意念是否符合某个尺度——这是悔改的模式的开头:人若没犯罪,就不必悔改,也不必存在律法。人若偏离了这个尺度,如同射箭不中靶心,就是犯罪了,人就要付出代价。
旧约中的人要是犯了罪,他们的悔改方法是找大祭师献祭赎罪,代价就是牲畜的血,但不是永远有效。新约中则是透过耶稣基督做成的救恩,信靠他名的人就能赦罪得救。那么代价是什么呢?应该就是要背负十字架跟随主。
从神学的角度看,悔改的模式就是,因为亚当因为没有胜过试探而犯罪,罪及他的后代。人要认识自己有罪,所以神又颁布律法。又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守得住律法,也就是说人不能靠自己的好行为自救,而上帝除了公义的属性,也有慈爱和怜悯,他就差遣独生子耶稣基督做成救恩,使罪由一人入了世界,也能让义由一人成全。真实信靠耶稣的人,态度和行为都会有所转变,因为他的生命与耶稣相连,他已经不是罪的奴仆,而是把自己作为义的器具献给神,就是悔改了。
补充一点,虽然在摩西之前没有律法来定罪,但我们有来自良心的定罪,或者神的直接介入。
(【罗5:13】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从实践的角度看悔改的模式,那就是一个不断争战的过程,是个未完成时态。称义虽然是一次性的,但成圣则需要一辈子的努力。所以悔改也是如此,每当犯罪的时候,就要马上悔改。首先是态度上的“悔”,对自己的罪和污秽产生愧疚感,后悔自己做出了让神失望、让圣灵担忧的事,因为这一切与自己尊贵荣耀的身份不符合。之后就是“改”,听道就要行道,虽然非常可能会再犯同样的罪,但神仍有更多的恩典使我们再次去悔改。每一个阶段的成功,都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安慰和舒坦,如同希伯来原文的词意,我们的生命也更加成熟与老练。悔改让我们更加像耶稣,因为基督徒悔改的尺度与标杆不是犹太的律法,也不是俗世的法律,而是基督的要求,圣经的真理。
旧约以色列人在旷野兜兜转转四十年,不断抱怨、悖逆,因神的管教而稍微顺服,再而又是悖逆不信,不断循环,仍旧没有出现真实的悔改,所以绝大部分的人都没能进去迦南,许多人是在白白受苦却得不到盼望。这也是许多肢体的真实光景吧?(包括我)
旧约也有许多例子讲道以“撕裂衣服”和“批麻蒙灰”来表达悔改的程度,表达出对自己的罪的极大的悲伤和痛苦。(【赛37:1】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
【提后2:25】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 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悔改的心也是有神的圣灵所赐的,不认识神的人,或者说不愿意认识神的人,他不会觉得自己要悔改,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做得不错,你们基督徒怎么一来就贬损人呢?。若不是圣灵的感动,我们就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被仇敌蒙蔽,更加不能认罪悔改了。
【彼后3: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最后,神的心意总是好的。他希望他所爱的世人都能够脱离罪恶的捆绑,得着真理中的自由,这也是悔改的最终目的吧。
(虎头蛇尾了,要去做饭了哈哈,错处漏处望指正)
曹傑,平安!
你的學習能力是顯而易見的。思考、查找、整理、結論的過程也是清晰可見的,感謝主!
當然,學習是一件事,結構學習是另一件事。這正是我們門訓得目的。
關於悔改,應該怎樣去認識與思考呢?
首先,悔改的緣由。這一點你有提及,甚至連起源也談到了。但從邏輯鏈條來看,神的責任呢?難道不需要討論嗎?邏輯上的鐘擺運動,迫使我們勇敢面對,而不是逃避問題的尖銳。
其次,悔改的關聯。悔改除了與認罪知錯有關,還與什麼有關聯?這就必須談到的死亡,對嗎?死亡是人生中無法迴避的主題,怎麼繞也繞不過去。
最後,悔改的感覺。我想這部分是你作為藝術家可以發揮表達的,對嗎?甚至可以做一個藝術展,也會是一個“燃“主題,同意嗎?
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