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未来教会的模式 (hz)

前言

对于未来教会的模式,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教会?未来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我们只有掌握了教会的本质,也清楚未来的时代的特点,才能进一步的在形而上去探讨 未来教会的模式。

 

一.什么是教会?

参照\1\,教会的拉丁文是 ecclasie, 源自古希腊ekklesia (聚会,会议) 和 ekkaleo (呼召,聚集)。

按照希腊文字面解释,教会是被主呼召出来的人在一起的聚会。马太福音18章20节‘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我们进一步对教会进行解释,教会是神与他的子民同在的地方。

虽然教会这个词在圣经里最早出现在新约圣经,但是教会是贯穿整本圣经的。就像耶稣基督这个名字也只是最早出现在新约圣经,但是耶稣基督是自有永有的神贯穿整本圣经一样。整本圣经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教会的教导,教导教会与神的关系 以及 人与教会的关系。

1.1旧约的教会 (参考\2\)

教会最开始是在上帝创造的伊甸园里,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并与他们同在伊甸园里。亚当夏娃犯罪以后,上帝在大洪水时代,拣选了挪亚一家人,把他们放在方舟里,拯救了他们。后来上帝拣选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后来改名叫以色列),进而拣选了以色列这个民族。

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里四十年,耶和华神晓谕摩西制造帐幕,神住在他们中间。于是帐幕做的至圣所,随着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漂移而移动。这也是教会第一次以居所的形式出现。

以色列建国以后,由所罗门王建造第一圣殿,以色列人在圣殿里祈求祷告,就会被神垂听。直到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被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拆毁\3\。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推翻了新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居鲁士帮助以色列人建造圣殿\3\。在尼希米带领下,第二圣殿于公元前515年完工,并在公元前37年由大希律王进行扩建\3\。第二圣殿直到公元70年被罗马将军提多拆毁\3\。

旧约中的圣殿,是神与他的选民以色列人同在的地方,神两次将以色列建的圣殿拆毁,我想就是为了告诉以色列民,神并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1.2新约的教会

【约2:19-21】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在新约圣经中,上帝将教会的定义显明出来。多次提到教会,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是基督的新妇,我们信徒的身体是圣灵的殿,基督是教会的头,等等。

然而,在使徒以后的两千年来,人们聚会的场所从起初的家庭式教会慢慢变成了宏伟的教堂。我觉得这些宏伟教堂的存在在当时代有益于欧洲人对上帝大而可畏的形象建立直观的印象,毕竟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然而渐渐地,人们信仰的根基被可见的东西腐烂,人们争先恐后建造宏伟的教堂,很多人也开始把教皇当成上帝。所以这种教会模式被打破,现在绝大部分宏伟的教堂,都已经沦落到只是被人们用来参观的景点了。

五百年前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唯独圣经,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基督,唯独上帝的荣耀(参考\5\),人们开始能够直接接触到圣经真理,教皇的权威被打破。也因此出现了各种宗派,也涌现出了很多尊主为大的传教士。然而人们经过了中世纪教皇的腐败,又经历宗教改革以后异端的相继涌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逐渐丰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教会。现在的教堂也被很多人认为只是用来社交的平台,或者是参加一些重大节日和庆祝的场所了。

这次的疫情打破了教堂聚会的模式,让我们信徒真正的沉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教会,教会的本质是什么,当今时代符合上帝心意的教会模式是什么。

1.3教会的本质  

教会是 神与他的子民同在的居所。哥林多前书6章19节‘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马太福音18章20节‘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28章20节‘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所以我们信徒以耶稣基督的名聚集,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去完成主的大使命,就有上帝的同在,就是教会。

参照\1\,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被确认的,一个神圣,完全,被差遣的教会。他们定义了教会的四个特征:合一神圣完全被差遣

然而在不同的时代,上帝会使用不同的教会模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他给我们的大使命。

 

二.时代的分析

对时代的分析,我参照王保罗牧师提出的四个时代的概念,从现代开始,到后现代,再到末世后现代。现代是相对不确定的时代,后现代是不确定的时代,末世后现代是极度不确定的时代。我在信息交通方式的演变,也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便利度发展,作为依据,来划分这几个时代。

2.1 现代(1760年-1945年)

我把现代划分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是因为蒸汽机的发明,轮船,汽车,火车的出现让人们跨区域之间的沟通变得便利起来。人们从之前的封闭区域走出来进行贸易,殖民地掠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开始频繁交流起来。人们的思想开始以一种相对不确定的形式展现。现代是以蒸汽机的发明为开始,以信息革命为结束。

2.2 后现代(1945年-2001年)

后现代是从1945年到2001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信息革命开始, 到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结束。后现代是以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开始的标志,而以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的地位开始被挑战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人们不需要出门就可以了解到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对其他文化有很深刻的了解,原子能的出现使得很多国家都有能力摧毁地球。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都开始争先建设经济,以基督教立国的美国以绝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警察,因此世界迎来了相对和平的时代。然而,因着文化之间的彼此深入,各个文化之间彼此的冲突也开始凸显,黑暗势力开始渗入美国,威胁美国世界老大的地位,直到2001年911事件,美国世界警察的绝对地位开始被挑战。

2.3 末世后现代 (2001年之后)

末世后现代是以一种极度混乱不确定的状态呈现。这也是主要来的征兆,正如圣经彼得后书3章10节所说的,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它是以911事件以后,美国国际警察地位被挑战开始。各个国家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占据主要位置,特别是特朗普做总统以后,美国开始专注于自身的强大,逐渐从国际警察的舞台中退下来,国家之间开始为了自保而应接不暇,世界开始进入极度不稳定状态。

这次的新冠病毒击碎了人们试图建造的全球化这座巴别塔,让之前的一篇繁荣的景象彻底崩塌,不管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都要被关在家里。我们彼此联络的方式就是互联网。

这个时代是极度富有挑战的时代,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个时代是基督徒灵命成长的最好时代,因为它让我们从世界里沉寂下来思考我们的生命真正需要什么。这个时代也是拯救灵魂的最好时代,因为人们之前建立的虚假的偶像已经彻底被击碎。

教会如何在这个独特的风口浪尖上,与撒旦征战,拯救人的灵魂?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未来教会的模式。

 

三.未来教会的模式

我认为未来的教会必须在三点上打好根基:真理上扎根,圣徒在灵里合一,利用好网络科技。

3.1真理上扎根

在真理上扎根这一点上,任何时代的教会都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在当今时代格外的需要。为什么呢?首先当今时代,网络信息高度发达。一些肤浅的圣经真理,早就被人用来世俗化。人们根本不需要来到教会就能够得到。其次,在当前极度不确定的时代中,没有牢靠的圣经信仰根基,信徒就会像墙头草,两边倒。最重要的是,在真理上扎根,我们才能更多得着从神而来的能力,为主打那美好的杖。

真理上扎根,我们需要好的牧者,需要对主的渴慕,需要不断学习的动力。

3.2 灵里的合一

基督徒在灵里合一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圣经的真理,就难免因着我们理解的有限产生冲突,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像以弗所书4章2节所说,‘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灵里的合一,需要我们经常在主里彼此的联络,同工,祷告。

3.3 利用好网络

网络是我们把福音传给万民最高效的途径,是主在这个时代赐给我们的得人如得鱼的工具。我们要使用好这个工具去拯救灵魂,求主赐给我们智慧和力量去撒网。结合当前我们在做的事情,我大概能想到的利用网络撒网的如下步骤:

  1. 以圣经真理为根基,跟从圣灵的引导,分享自己的见证,分析这个时代,产出高质量的内容,发出预言。吸引人更多的想要来了解圣经真理。
  2. 通过高质量的讲道,让人明白圣经真理。
  3. 通过门徒培训,培养门徒。
  4. 通过门训夏令会,让门徒彼此联络,同工。

 

 

圣经经文

【哥1:2】‘写信给在哥林多 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再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提3:15】‘神的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以1:15】‘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

【徒17:24】‘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 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林前6:19】‘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 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

 

参考文献

 

One thought on “设想未来教会的模式 (hz)

  1. 何釗,平安!

    感謝主!首先,看見你願意在思考上主動去突破,特別是與牧師有不同的看法,彌為珍貴。

    其次,學習的突破在於界限的切割。什麼意思呢?定義的決定,必須有一致性。比如說,教會的起始點,如何確定?

    最後,概念除了自身的一致性,還需要通篇一致。

    週六門訓再談吧!

    牧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