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th1:1-22; MCBC/IWUC; 4/5/2020; Rev. Paul Wang王保羅牧師
引言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約書雅帶以色列人進迦南。在掃羅作王之前,以色列經過了十二任士師的歷史階段[i]。從時間上看,路得記之後的250年左右,掃羅開始了以色列的王國時代[ii]。這是一段混亂的年代,伴隨著混亂的歷史,產生著混亂的人物。
其實,也有點像我們今天的時代,對不對?彷彿全球沒有一個像樣一點兒的領袖,每一個領袖都有點兒像是一個士師。各國的百姓茫然面對著不確定的未來,瘟疫要走多遠?饑荒離我們有多近?難道真的是我們的“好日子”到頭了?甚至是末日就要來了嗎?我們看第一點:
饑荒以致死亡
自古瘟疫伴隨著饑荒,饑荒或瘟疫當然也帶來死亡。如果歷史真有規律,日光之下真的是無新事,那麼,我們今天的信息就是提前打招呼的“預言”了。看看饑荒將要來到之時,屬神的兒女有什麼當行之道?
首先,錯誤時代、錯誤人物。士師秉政,就是由士師治理的時代。為什麼我說士師秉政是一個錯誤的時代呢?因爲士師興起的背景[iii],是“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iv]。十二個士師輪番替換,也是依照這種背景更替的惡性循環。我們沒有資料證明路得記時的士師是誰,但在這個黑暗時代,無論是誰做士師,百姓所走的路也難免是一條黑暗的路。我們今天的世界,無論是亞洲、歐盟,還是美國,彷彿整個世界都處在某種黑暗的時代。瘟疫之後的饑荒將要來到,也是大概率的事件。你做好準備了嗎?
其次,錯誤地點、錯誤方向。因爲人犯罪的緣故,整個世界、整個時代都被拖累進入黑暗。聖經說,世人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雖然國中遭遇饑荒,但是,住在被稱為是糧倉之地伯利恆的人卻要逃跑道摩押地去。我無法想像這要何等的愚昧啊!這節經文的本身就是在畫一幅諷刺的圖畫,對不對?神把糧倉之地次給你,你卻要逃離福地,前往咒詛之地。摩押人是羅得與其大女兒醉酒亂倫生下的孩子,已致律法書說:“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v]”如果你相信你一直以來的道路是神所帶領的,你今日所居住之地是神所賜的福地伯利恆,還有必要擠破腦袋去摩押地嗎?
最後,錯誤領袖、錯誤結果。做男人的,做父親的,做丈夫的,你的肩上有責任!儘管今天已經進入後女權時代,新一代的男人也少有合乎聖經的擔當。但是,我仍要為真理發聲,從創世紀到啟示錄,神的教導是清清楚楚的。鼓勵我們作丈夫的,應當做好妻子的頭。做父親的,當做好一家之主,成為全家屬靈領袖。 經文中的以利米勒,顯然將全家帶向咒詛、帶向死亡。其實,瘟疫並不可怕,饑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關鍵是,你有對準主的信心嗎?我們看第二點:
現實選擇合理
人遇到生死關頭,選擇會是什麼?趨利避害的現實主義、功利主義、利己主義,可能會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會不會?我們所熟悉的合理不能帶給我們生命的改變,我們所不熟悉天國的道理卻是通向永生之路。同意嗎?兩個兒媳婦,面對丈夫都死了,公公也死了,她們的選擇會是什麼?美國、歐洲的疫情高漲,好像中國的瘟疫都不見了,機票幾萬元一張,要不要回去呢?我們來看今天的經文,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
首先,無字休書,陰陽兩隔。丈夫以利米勒先死,沒有留下休書。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也死了,沒有生下兒子,也沒有留下休書。但這沒有留下休書,也等於留下了無字休書。丈夫死了,妻子當然也恢復了自由身,可以自由嫁娶。如果是你,喪禮過後,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其次,娘走媳留,存留念想。陪婆婆回伯利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一女不嫁二夫”你今天還會守嗎?以色列人或摩押人會守嗎?其實,從經文的細節上看,兩個死去丈夫的兒媳也的確表達了留戀之意:“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得1:10)。”作為婆婆拿俄米,此時高風亮節,勸兒媳們回娘家吧!硬留下來,留人不留心,剩下的只有苦毒,何必呢?我又不能再生兒子給你們,即使能生,你們也等不到他們長大呀!不如好和好散,留下一顆彼此祝福的心,多好!拿俄米所懷的是推己及人、愛人如己的心!
最後,改嫁待嫁,另尋生路。大兒媳俄珥巴聽婆婆說得有理,態度誠懇真切,泣別拿俄米。合不合理?當然合理!日後,俄珥巴改嫁另謀生路,無可厚非,對不對?但本章的重點並不是停留在合情合理的地步,乃是往前走多了一步。作者更加關心另一位待嫁的媳婦路得,又是如何尋得生路呢?拿俄米也說:“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罷(得1:15)。”合理嗎?當然!比合理更高的道路是什麼?看第三點:
信心哪怕苦難
信心是什麼?信心是超越合理的範圍,向未知投入確實的腳步。苦難並不是信心的追求,卻是信心預備好了的功課。你是怎麼看待信心與苦難的關係呢?
首先,常理之中,總有例外。有沒有想過,基督徒正是一群“不按常理出牌”的怪人。會不會?信耶穌又得不到什麼好處,還盡吃虧,為什麼還要繼續信呢?跟著大嫂回摩押,改嫁另尋生機,難道不合理嗎?路得就是一個例外,婆婆勸她回摩押,她就是不幹。她與我們都是同一類人,都是這世界的例外。
其次,眼光獨到,超越摩押。路德的眼光獨到,超越大嫂,也超越同時代所有的摩押人。我猜她可能曾幾何時,讀過摩西律法,了解以色列人與摩押人的淵源。出嫁前他還生活在摩押牆內,讀不到真理,不了解真相。出牆幾年,價值觀變了。離開屬世的合理觀,為了脫離摩押的咒詛,甘願踏上信心之路。她對婆婆說:“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得1:16)。”你呢?願意出牆入道嗎?
最後,貧窮而來,入駐豐盛。路得離開摩押靈裡的貧乏,逃離飢荒的綑綁,遠離摩押民族傳統的牽絆,因信向伯利恆糧倉的豐盛走來。怎麼知道豐盛呢?當他們回到伯利恆時,人們“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1:22)。”
結語
他們出門時,國中遭遇饑荒。他們回來時,伯利恆已經是豐盛之年。當我們今天遭遇瘟疫即將要臨到的饑荒時,有沒有想到神的手也在動。神要改變這一切,從疫情走向潔淨,從饑荒走向豐收,豐盛的豐收。不但是口腹之糧的豐收,更加是生命的糧、福音的豐收!
我們一同禱告……
1:1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1:2 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裡。
1:3 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
1:4 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裡住了約有十年。
1:5 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1:6 他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他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
1:7 於是他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
1:8 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罷、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
1:9 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於是拿俄米與他們親嘴、他們就放聲而哭、
1:10 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
1:11 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罷、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麼.
1:12 我女兒們哪、回去罷、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
1:13 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
1:14 兩個兒婦又放聲而哭、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而別、只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
1:15 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罷。
1:16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
1:17 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
1:18 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他了。
1:19 於是二人同行、來到伯利恆、他們到了伯利恆、合城的人就都驚訝、婦女們說、這是拿俄米麼。
1:20 拿俄米對他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
1:21 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
1:22 拿俄米和他兒婦摩押女子路得、從摩押地回來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
[i] (https://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08Ruth/08GT00.htm)一 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十一年,(一4,四13,)自主前一三二二年起,至主前一三一二年止。二 事情發生的地點是在摩押地和迦南地。
[i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掃羅王)扫罗出生于约前1080年,属于犹太人的最小支派便雅悯(本雅明)支派。【撒上十三1】「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
[iii] 士師記2:16
[iv] 士師記2:11
[v] 申命記23:3